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喻中 《法学论坛》2021,36(1):35-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系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帝制崩溃、经学瓦解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建构"马克思主义四书",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体系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党章总纲》《宪法序言》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这一条基本线索,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把这四篇文献汇集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四书",以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精准奠基。  相似文献   
72.
正式规则与潜规则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代中国一些领域的权力腐败并非少数官员的个人行为,也不是仅仅发生在权力机构的高墙大院之内。无论是参与腐败活动的个人还是群体,其腐败行为都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当前的大面积的权力腐败现象实际上是当代社会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73.
喻中 《唯实》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重要论断为建设法治中国规划了新的路线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过程中,法治国家勾画了一个整体性、纲领性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一是要求国家机构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机构在法律设定的权力、职责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74.
变迁与比较:宪法文本描绘的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喻中 《法商研究》2009,26(5):37-48
随着宪法的变迁,宪法描绘的人的形象也随之变迁。特定社会与时代关于人的想像,既支配了宪法文本中人的形象,也支配了宪法本身的精神与风格。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最初的宪法所规定的人,主要是"身份的人",此可谓第一阶段宪法的人的形象。第二阶段的宪法,塑造了"平等而自由的人"。第三阶段的宪法,在继续塑造"平等而自由的人"的同时,还刻画了一种新的形象——"处于弱势而需要帮助的人"。至于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宪法,由于主持者长期恪守革命党的角色,因此宪法规定的人的形象,长期呈现出相互对抗的敌我关系。随着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向执政党的转型,特别是1982年以后,宪法描述的人才开始走出敌我二元划分,塑造了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形象与作为个体的公民形象。  相似文献   
75.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学术思想的层面、从历史纵深感的层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从"新法家"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古代中国的法家、现代中国的新法家,都有内在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吸纳了法家与新法家的思想;从"新宪政"的视角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支撑一种新的中国式宪政;从"新中国"的视角看,"新中国"是一种文明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新中国"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说明。  相似文献   
76.
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是党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就意味着要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方式.从理论上看,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政治与法治、政策与法律的结合,因而,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具有理论依据.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方式主要包括党对法治建设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应当从多个方面改进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77.
喻中 《法商研究》2012,(4):103-110
既有的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研究几乎都是在"法律-制度"范式下展开的。从解释能力、社会效果特别是思想效果来看,这些研究无力促成有效的思想交流和理论对话,因此应采用"行为-过程"范式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行为-过程"范式出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包含的"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主政者提出来的要求政法队伍和各级党委在法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的行为准则。在"行为-过程"范式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依法治国"是主政者所选择的治国方略;"执法为民"意味着政法队伍和各级党委应当为民众执掌法律;"公平正义"要求政法队伍和各级党委为民众提供其所认同的公平正义;"服务大局"要求政法队伍和各级党委把握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党的领导"在于强化政法队伍和各级党委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78.
恩格斯反复强调的"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个历史文件第二章的末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参照马克思的其他文献,这个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由人联合体",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自由个性"。因此,"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自由个性的憧憬。  相似文献   
79.
<正> 笔者认为,我国的宪法学研究基本上偏重于注释法学,即只对现行宪法条文的注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一点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宪法就是一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标题的文本,研究宪法就是、或者说主要是注释那篇文本。这种“唯文本”的狭隘的宪法学视野和方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对现实问题的探索,由此产生的“宪法学理论”当然很难和宪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无法对现实提  相似文献   
80.
喻中 《人权》2004,(5):15-17
理论界在讨论人权问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认为,人权保护主要是国家与政府的职责范围。当代西方一些国家时不时挥舞的人权大棒,指向的对象也主要是他们认定的“侵犯了人权”的主权国家。但是,并非只有主权国家或政府才可能侵犯人权。2001年12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法学院的史迪芬·R·拉特纳(Steven R.Ratner)教授在《耶鲁法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企业与人权:一个法律责任的理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跨国企业侵犯人权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为我们认识当代人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推进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人权保护事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