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发展形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性的新境界.人民性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一切工作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学院化、边缘化、贫困化倾向。面对这一情况,必须从哲学研究的主旨、态度和方法上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研究视野:对时代问题的理性阐释、对生活世界的价值反思、对社会现实的双重批判。唯有如此,才能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本色,使哲学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3.
夏兴 《两岸关系》2020,(4):38-40
标准化问题在两岸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步取代关税壁垒,成为两岸经贸往来的主要障碍。尽管蔡英文当局极力阻碍两岸包括标准化合作在内的各项交流合作,但大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已对台产业、行业主动寻求标准合作形成强大吸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探索、开辟和发展,始终与现代性在中国的历史境遇相耦合。因为追求现代性,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反思现代性,我们需要建构一种新的现代性。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在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基础上,合理安置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高度契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而深厚的人民性,这种人民性根源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价值追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的政治原则,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标准,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人民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适应时代变迁,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模式转换的根本动因。改革开放促成了社会生活的整体转型,凸显了时代精神的差异性,呈现了中国哲学研究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确立当代视野,是中国哲学研究模式转换的内在前提。哲学研究模式的转换,必须确立有别于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性视野、合理安置工具理性的价值理性视野、超越单纯是非逻辑的正义性视野。保持开放状态,是中国哲学研究模式转换的基本路径。应该在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实践的沟通关系、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对话关系、与政治建设的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其竞逐真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