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4篇
法律   248篇
中国共产党   305篇
中国政治   412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善意取得既是适应经济发展的一项交易规则,也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善意取得制度传统上是动产的善意制度,所以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一直颇有争议。对此问题,日本法和中国法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关于善意取得成立的要件,日本《民法》第192条和中国《物权法》106条都分别作出了规定。然而,基于无偿行为下的善意取得是否成立,中国的法律则明确予以否定。与此相对,虽然日本法律没有对之作出明确规定,而学界的主流观点却认为善意取得可以成立。进而,无偿取得者是否有必要基于不当得利之原因而向原所有权人返还不当得利,这个问题也成为当今日本学界广泛讨论的议题。虽然日、中之间的法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过,部分法律规定和学说的见解仍然值得两国间相互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2.
鹏辉 《世纪桥》2011,(18):30-30
1971年4月,中国首次邀请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华,从而“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语)。从此,“乒乓外交”名闻遐迩。但是陈毅领导的更早的“围棋外交”却较少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63.
64.
创造时间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领导抱怨说没时间.是生活得太过充实了吗?并非如此.在我看来,说自己没时间的人,事实上是缺乏“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工作毫无“计划性”可言.若是上司的话,则证明此人不具备将“权力下放”给部下的气度.或者,仅仅对于自己能胜任的“喜欢做的工作”情有独钟、埋头苦干,对其他工作一概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65.
在你的部门里.组织能发挥它的作用吗?在单位里有没有看到以下现象:早会散漫:打电话、接电话的方法因人而异。乱七八糟没有统一的章法:会议的开始和结束没有明确的界限;女性员工故意过分娇媚;部下对上司嬉皮笑脸、不拘小节;明明有制服、制帽却有人不穿、不戴,有不系纽扣、不拉上拉链等着装邋遏的人;公私不分,讲私房话、用公家电话谈私事的情况很多,有的人买自己的东西却拿单位的钱报销。  相似文献   
66.
67.
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强制医疗与人身自由之间始终有着难以消解的紧张关系。在防卫社会与个人自由的两端,我国的强制医疗制度明显偏向于防卫社会而忽视人身自由的保护;基于本人健康利益或公共利益之维护,通过强制医疗限制人身自由固然具有正当性,但这并不足以消解其内在的合法性困境。尽管《精神卫生法》已化解强制医疗的合法性问题,但该法所确立的以医学专业为主导的强制医疗程序对人身自由的保障仍存在诸多不足。从充分保障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权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强制医疗制度,建立以人权保障为取向的强制医疗程序。  相似文献   
68.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本书令我们不断自问: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对物品断舍离了,那对自己的过去,是否也勇敢地断舍离了?那些令你心酸纠结不已的回忆,你认真思考过吗?若已从中得到教训,何必再耿耿于怀,不肯放手……  相似文献   
69.
<正>3月25日,笔者跟随沐川县委书记鲁力到重点项目工程施工现场、乡镇、村组(社区)、学校等调研,行程200多公里,颠簸近13个小时,记录下县委书记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天。8:30沐溪镇梨园社区"上次基层夜话,群众提出的公益性岗位的问题,有没有落实?"迎着晨曦,鲁力走进沐溪镇梨园社区,见到社区负责人,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得到肯定答复  相似文献   
70.
余业辉 《法制与社会》2011,(17):260-261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是在惩治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权,对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加以约束。通过探讨非法证据的界定、瑕疵证据的补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分析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