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治国方略的成熟和完善是一个党、特别是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领导人民取得了全国性的政权,又经过52年的奋斗,在领导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借鉴历史上和其他国家治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较为成熟的基本治国方略,这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2.
后现代主义法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国华  冯玉军 《现代法学》2001,23(2):157-160
本文重点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法学”在学术研究范式上的转变及其对传统法律理论的挑战,并就我们在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扬弃西方法学理论,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3.
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学发展史上,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真正解决了“法是什么”的问题,实现了法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对这个原理的坚持和发展,是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要求,是繁荣我国法学研究的要求。 一、研究法的内容与形式之理论和方法论前提 科学地认识法的内容与形式,诠释“法是什么”的问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法学原理为理论望础,我们认为,关于法的一般理论认识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34.
论权力与权利的一般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莉君  孙国华 《法学家》2003,(5):107-113
在某种社会关系中,权力是一方当事人作为权力的拥有者促使受权力管辖的另一方当事人服从前者意志的力量;而权利则是一种被认为正当的权力.权力与权利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一方面,权利的具体类型与内容都要依赖于社会权力结构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如果权力要稳定地存续下去,就需要向权利转化.在法律活动中,由法律所规范的权力已经转化为法律权利.法律关系就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非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罗新安先生在《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抑制反射和本能反射的生理原理,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观点:缺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以“树大自然直”的古训来说明:有过犯罪倾向或犯罪记录的青年人的“复归”是由于体内钙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所致。这一理论在探索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中着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但仔细推敲,却是经不起琢磨的。笔者认为,仅仅依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简单分析,就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结为缺钙是不妥当的。现对罗新安先生一文的质疑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36.
<正> 无产阶级治理国家是搞“人治”还是搞“法治”?我认为,既不是搞“人治”,也不是搞“法治”,而是要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人治”和“法治”,这是人们对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37.
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特别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和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六大报告高层建瓴地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如何把民主政治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公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回顾了公私法划分的历史 ,评析了学者们关于公私法划分的根据 ,对公私法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的内在结构问题 ,划分公私法的直接根据是法律调整的不同方法 ,而法律调整的方法 ,基本上或主要地决定于法律调整的对象。明确这一问题 ,有利于澄清长期困扰法理学界的一些重要问题 ,以便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不同和实际生活的需要 ,选择最佳的法律调整方法 ,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法学工作者继续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然而,什么是法学研究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现代化?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吴世宦同志在1985年第三期《政法论坛》上发表的《论法学现代化与法的本质概念的科学表述》一文(以下凡是引用本文的,不再注明出处),再次使我们感到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吴同志表示:“为了促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我国法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分不开;也与我国法理学界广大同仁的勤奋努力分不开。回顾过去,成绩是基本的,是我国法理学研究的主流,应当充分肯定,但对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也应有足够的重视,以便及时改正,保证和实现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