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2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了多个环节.只有把握好其中关键,才能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从过程角度看,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包括五个方面: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旨归.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要素。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指导规律,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进规律,中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互动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断发展的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把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心,把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性;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把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举系建设的渗透性;以文明文化创新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性;以机制建设为依托,把握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从结构看,生态的基本关系包括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上看,生态文明需要突出人类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也需要突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从结构上看,推进生态文明,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生态文明建构的基本方向;弘扬和谐精神,把握生态文明建构的基本方式;发展生态经济,把握生态文明建构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四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坚持无产阶级性质,彰现党的先进性的特质;积极倡导科学理论,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导向;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奠定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深刻把握时代特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方向;推进中国社会发展,抓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积极推进开拓创新,增强党的先进性的动力。分析与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代精神具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互动基础上的发展性、一元与多元思想辩证关系基础上的主导性。分析美国弘扬时代精神的经验,可以看到三个重要特点:增强弘扬时代精神过程的社会性,推进弘扬时代精神方法的系统性,提高弘扬时代精神结果的实效性。积极借鉴美国弘扬时代精神的经验,对于我们的启示是:要加强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构,推进以弘扬时代精神为重点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协同性。从静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特征;从动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实践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进步具有协同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协同性要求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20年代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实行以自愿的方式来与大企业合作,这种自愿的合作主义政策解决了部分失业和贫困问题,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内繁荣,但也加剧了垄断和投机盛行,法制松驰,背离了平民主义的传统,导致了贫富悬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使繁荣最终以大萧条结束.后来,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实行严刑峻法,重建和谐社会,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将共和党的这种自愿合作主义变成了强制合作主义.  相似文献   
19.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成和发展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提升和概括。从整体看,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包括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宽容和谐,和衷共济的融合精神;崇德向善,追求完美的人文精神。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