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经济全球化是近些年来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不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而且全世界的政治家、企业家都对这个问题甚感兴趣。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面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特别是对我国的影响,制定恰当的战略与政策,已引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弄清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意义,很有必要.在此谈谈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和思考。经济全球化形成的特征经济全球化,作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被经济学家提出并迅速为人们采用的概念,是对从50年代开始出现某些现象、到80年代中期后迅…  相似文献   
32.
以国家战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需要顶层设计。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建立反腐倡廉工作的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3.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做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定时期所进行的带有全局性的部分质变性的革命性变革,是有其基本前提条件的。从各国体制改革的实践看,认识体制改革的基本条件,是把握改革的时机,掌握改革的主动权,保障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的首要因素。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第一前提是具备一定的改革形势。  相似文献   
34.
对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的现实思考宋萌荣怎样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贫富差距的现实?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能否正确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恰当地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35.
2004年6-11月,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校长宋萌荣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芝加哥罗耀拉大学哲学系进行学术访问。访学期间,宋教授与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大卫·施韦卡特教授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本文是宋教授同施韦卡特专门就市场社会主义问题的谈话要点。  相似文献   
36.
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创新纪元意义的新质要素,在其制度新质的基本价值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最核心的意义,这一制度,本身包含相互关联、相互联系但又可以区别的制度新质与体制外壳两个事物,传统的苏联模式过时了,但在传统模式的形式下创造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质没有过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没有过时;这一制度的新质要素对发达资本主义改良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对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质要素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具时代意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7.
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党正确领导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规律,为我们继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经济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经济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发扬经济民主,是党和国家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9.
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今天,道德迷失、信仰缺失、信用危机却随之而来,当代中国发展中精神层面建设的相对薄弱和失衡已变得十分突出,不能不令人警醒。在更加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0.
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因而全面地理解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小康社会与“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我们实现小康社会面临的难题和所要解决的矛盾,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将理论界关于小康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些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