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宫希魁 《群众》2013,(9):I0015-I0015
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建什么样的城市,不仅受制于地理、气候、生态、资源、人口分布等自然因素,还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只有主观决策符合客观条件和规律的要求,这个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才能长期持续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否则,使用强权命令违背规律建起的城堡、城市、城市设施、城市局部区域,只能存在于一时,而不能存在于长久。  相似文献   
8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辽宁全面振兴,其着力点主要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在体制转型上狠下工夫;在正确定位国有经济职能的前提下求振兴;振兴辽宁是包括解决“三农”问题在内的全面振兴:实现社会和谐是振兴辽宁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3.
8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实现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等等。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85.
如何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 ,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国有经济职能必须重新定位 ,这是搞好战略重组的前提 ;何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界定清楚 ,不能误解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 ,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6.
应该重视对隐性经济问题的研究□宫希魁中国的许多社会生活之谜,存在于隐性经济领域。隐性成本,隐性收入,隐性失业,隐性通货膨胀,隐性亏损,隐性谈判,灰市和黑市,人们大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隔雾看花,若隐若现。若把这些处在国家正式统计之外的隐性经济排...  相似文献   
87.
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主要应该在初次分配中解决,不要推给二次分配。初次分配本身就存在一个是否公平的问题,即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否按要素价值取得各自的收入。如果要素收入长期偏离要素价值,就是不公平的。而“初次分配侧重效率”的命题,完全可以理解为在初次分配中可以忽略一些公平,如果出现一些不公平,也是可以容忍的,对于这些不公平最终可以留到二次分配去解决。那么,二次分配是否应该把这种分配不公作为主要调节对象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初次分配是企业行为或私人行为,是在千百万个市场主体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博弈过程而实…  相似文献   
88.
时下的中国,旧城改造一浪高过一浪,每到一个城市,几乎都能看到大面积拆除建筑物留下的痕迹.有些走在前头的城市,解放前的房子已经难觅踪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所剩无几,七、八十年代的房子正在大量拆除,一些只使用了十几年的高楼被连根拔掉的新闻也常见报端.  相似文献   
89.
三、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 目前,有相当一批国有企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置国有企业于困境的根源在哪里?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外部环境”论时下很流行。似乎不解决“外部环境”问题,国有企业就永无出头之日。我以为这种论断是不能成立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具有如下特点:人员进出实行统包统配,财务核算实行统收统支,物资产品实行统购包销,企业活动完全听命于主管部门的指令,软预算约束使企业不用独立承担各种责任。在这种体制下,企业不愁资金来源,没有债务和利息负担,利润和税金全部上缴,职工生老病死及各种福利由国家全部包下来,企业按统一规定和标准具体承办就是了。此种环境下的“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90.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成效显著。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城市建设工作中媳短期行为和浮躁之风相当严重,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城市规模扩张必须以产业支撑为前提,不能搞空壳城市;城市公建主要应由政府出资,不能滥用市场化手段;针对过度拆迁现象,应采用分类方法作可行性分析;解决道路反复开挖问题是有办法的;针对道路拥堵情况,路权分配应采取“三优先”原则;居民区搬迁改造应多些人文关怀,不能一拆了之;城市建设不能见物不见人,忽视人文精神的提升;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