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屈拙讷 《实践》2009,(1):55-55
因强制拆迁激起群众不满.为防堵"民告官",某地方政府连续多年将辖区内所有律师聘到自己门下,以此要求律师们不得再为"民告官"者提供法律援助.该地方司法局原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自豪地称这一做法为"独特做法",说这样做可以直接降低上访率.  相似文献   
72.
“我已当了三届区人大代表,今年已是第十一个年头,多年的实践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当好一名称职的区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07年8月20日,徐汇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周伟民在凌云社区向选民述职。  相似文献   
73.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就是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依据,因而也是讲政治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考验的新一代领导干部来讲,则是走上领导岗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74.
印小玲  武永乐  屈晓阳 《学理论》2013,(19):172-173
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重要意义,首先论述了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存在的现状,通过对加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必要性的分析,引入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DCA模式,并就该模式在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5.
人生的格言就是一个式子:+10^n。十号,正号,就是要做一个正直有品德的人。1是健康的身体,生命之本,零在1的后面方才有意义。N代表智力,它取决于努力,经过多因素的积累连通,取得阶乘的效果。做一个大写的人:正德、强身、益智、奋斗、也就是+10^n!  相似文献   
76.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鲜花和掌声中,他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荣誉和光环面前,他谦让:“你们应该多宣传年轻人,多宣传莆田整个工艺美术。我是个老头了,不能老坐主席台上。”  相似文献   
77.
主人公小传:刘兴贵,男,1965年7月出生,1984年10月入伍。入伍30年来,他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9次被武警甘肃总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2013年被武警部队评为"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平时期跟着这样的政委干,再苦再累也心甘;打起仗来跟着这样的政委上,战死沙场也无憾!"  相似文献   
78.
文章在概述教授治学产生背景及其内涵基础上,分析了二级学院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最终重点探讨了教授治学体制下,从学术管理体制、领导决策体制以及党务工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二级学学院党总支政治核心发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80.
刘仲林教授的《新认识》一书,是一部富有创造性的著作,读完全书,不能不为他的“匠心独运”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名句,使许多诗人和思想家为之倾倒。但在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