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 实现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大动作。诸如实行大开放,培育大市场,造就大企业,产业大调整等,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一般对策,而是在实现战略目标中如何处理各项大对策之间、各项大动作之间的关系,使各项大对策、大动作协调一致,汇成一股推动武汉城市国际化的洪流。一、实现长期目标与适度目标、分步到位武汉城市国际化需要几十年努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遵循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武汉现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及社会文化等条件出发,确定不同发展阶段及适度目标,以便分步到位,逐步逼近长期目标。为此,我们基本赞成有人提出的用五、六十年时间.分三步实现战略目标的设想(参见《长江日报》1993年5月3日文章——《武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我们认为,三步走还可以简化为:第一步,本世纪90年代,把武汉  相似文献   
12.
论中部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拟在探索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对中部经济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加速中部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供理论界同仁和实际部门同志参考。一、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内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是指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绝对的,平衡发展是相对的,发展本身是螺旋式波浪上升的过程,旧的不平衡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会向新的不平衡发展转化。就其内容来说,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不发达区域并存长期存在。经济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在经济发展数量与质量诸方面,比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别日益扩大。据1993年统计,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663元,而西部10个省区中,除新疆一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以上外,其他9个省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6个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元以下,最低的贵州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32元,同最高的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700元相比,相差8.5倍。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上扩大的发展趋势。地区差别的扩大,不能不说是我国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又一个重大的发展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4.
140年前,以洪秀全为首的拜上帝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后,太平军挥师北上跨出广西,转战湖南,湖北,并沿江直下一举攻占南京。当时,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创造了光辉业绩,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声势和内容,在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认真的总结。记得1944年1月,毛泽东同志给郭沫若同志的一封信中说过:“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的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人民日报》1979年1月1日)。这就告诉我们,认真总结太平军胜利和后来失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是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且对帮助我们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整顿党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更加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本文仅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我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由传统经济体制下盲目上项目、铺摊于、片面追求产值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这必然涉及到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其中思考到的两个重大问题作一初步的论述。一、发挥大中城市的聚集效应我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城市化严重滞后,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各国甚至比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国家都要落后许多。改革开放以来,又强调发展小城镇,致使大中城币的聚集效应未能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