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唯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同的"二十一条"草约,其投降卖国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12月12日,"中华民国"改称"中华帝国",袁世凯做起洪宪皇帝.  相似文献   
192.
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与报刊结下难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他就与友人编辑<新社会>.后又为<晨报>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并缘此而走上职业报人之路.回国后,他为中国共产党编辑了许多报刊.这些报刊凝聚着他青春的精力和智慧,是他绚丽灿烂人生的鲜活纪录.  相似文献   
193.
正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感慨万千,他对身边的人说:"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大的气力。"的确,当时摆在毛泽东面前的任务极为迫切,对内既要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军事力量,解放全中国,又要尽力恢复经济,  相似文献   
194.
孙中山晚年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国共联合战线的组织形式,于是,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革命的砥柱中流.周恩来是其中的佼佼者,从担任国民党驻欧支部代理执行部长开始,一直为贯彻三大政策,推动国民革命,积极工作,努力奋斗,从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5.
陈独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代的人对他有过众多的论说,而与他相知有素的老友章士钊的描述,倒是惟妙惟肖,言之成理。他说陈独秀这个人乃不羁之马,奋力弛去,不峻之坂弗上,回头之草不啮,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路。其胸怀俊迈的抱负,奋不顾身的胆略,已经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6.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13,(10):34-39
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中国之外苏联的事,真是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出发点、着眼点是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又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  相似文献   
197.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3,(11):31-3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口号是:抗日反蒋。西安事变的发生,促使中共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审时度势,毅然改抗日反蒋为联蒋抗日,中华民族这才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8.
张国秦于1916年秋考人北京大学理学院,读了3年理工预科,1919年转本科学习。这时,北京大学已是全国新旧思想斗争最激烈的场所。陈独秀、李大测、鲁迅、胡适等具有革命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都在北京大学执教,特别是陈独秀将《新青年》由上海带来北大后,其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便成了爱国青年学生追寻真理和光明的旗帜。陈独秀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也成了青年学生仰慕的政治明星。张国泰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读了很多陈独秀的文章,认为只有科学与民主这两种东西,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相似文献   
199.
陈独秀和苏曼殊堪称民国初年的狂士,他们意趣相投,以文相识,其文皆如鲁迅所云:“激昂慷慨,顿拙抑扬。”苏曼殊其生也短,交友遍于国中,然知己者屈指可数,而陈独秀乃当之无愧。苏曼殊的颓废、浪漫、好学,以及诗人气质、率真性情,给陈独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晚年念及,都有动情之处。  相似文献   
200.
一个被誉为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一个自诩为国民党的"诤臣",无论政治取向是如何对立,无论价值观念是如何不同,无论人生遭际有如何差异,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怎么也得书写上他们的名字--郭沫若与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