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正张东荪是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潮最早的宣传者之一,因而受邀参与中共上海发起组。可当他发现自己信仰的社会主义并非归属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时,便又最早退出上海发起组。从此,他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若即若离、时亲时疏的关系,但在总的趋势下,他是中共信赖的朋友。"我始终是一个非党派者"1917年初,张东荪接任《时事新报》主笔,直至1924年春辞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  相似文献   
222.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14,(12):22-27
毛泽东原本是个温情革命者,五四运动前后,他奔走呼号,所作所为无非是“忠告运动”“呼声革命”,不主张“炸弹革命”“有血革命”。中共建党初期,实行国共合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两党合作、帮助国民党改组的工作上.也没有想到枪杆子的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223.
亨利·基辛格是美国著名学者和外交家,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他与毛泽东有过多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而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24.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陈独秀的这首诗,是他独特个性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在政治斗争中搏击,雄辩滔滔,轰轰烈烈,可是,最终却孤芳自赏,形单影只.晚年,他僻居四川江津时,已是布衣蔬食,贫病交加.昔日的"不羁之马",虽已是"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踣",但是,这个倔强的老人依然是特立独行,倜傥不羁,穷当益坚,至死不变.  相似文献   
225.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首倡这一运动的陈独秀和大学改革主将之一的胡适竟是一对安徽同乡。陈独秀长胡适一属,同属卯兔,当年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相识,一度成为盟友。在其后近30年的交往中,他们有过愉悦和快乐,也有过误解和分歧,但是,就个人关系而言,终不失为一对相知有素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226.
胡适与鲁迅     
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文学史因他们揭橥,而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最初,为着探寻文学革命的路径,他们意气相投、志同道合.后来,却因思想歧异,而道不同不相与谋.然而,他们并不怀揣成见,挟怨贬损对方,而总是客观公允地评说对方的功过得失,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27.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由蒋介石所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推至峰巅。在事变发生前后的半年时间内,毛泽东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有理、有让、有利”,发出了许多重要而具体的指示。皖南事变后,我党我军得到全世界广泛的同情与支持。在随后的几年内,国民党在军事上对中共一直不敢轻举妄动,这完全得益于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228.
1917年1月,陈独秀接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职,他将风靡时尚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带入北大,使这所陈旧腐败的高等学府,顿时清新活泼、生意盎然。《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是他鼓吹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舆论阵地.莘莘学子因此而获取独立的思想人格,敢于冲破封建主义传统思想的束缚,迅速行动起来,直接干预国家大事。 陈独秀激进的政治主张,深受进步青年的欢  相似文献   
229.
胡适与鲁迅     
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文学史因他们揭橥,而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最初,为着探寻文学革命的路径,他们意气相投、志同道合。后来,却因思想歧异,而道不同不相与谋。然而,他们并不怀揣成见,挟怨贬损对方,而总是客观公允地评说对方的功过得失,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新青年》同仁1917年1月,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往北京。于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相继在《新青年》发表,惊醒了许多在旧文化营垒中彷徨的知识分子,鲁迅便是其中的一位。此时,鲁迅的…  相似文献   
230.
这首情感真挚的赞歌,曾经唱遍全中国。毛泽东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全国各族人民由衷地拥护和爱戴他。可是,由于封建主义旧意识的浸染,这种情感便转化成个人崇拜。面对扑面而来的个人崇拜,毛泽东经历了由反x,J-、欣赏到讨嫌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