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7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慧瑜 《南风窗》2011,(25):42-43
从199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一直都承担着双重角色,外在的政治要求与内里的经济诉求,也就是说,既要能挣钱,又要政治正确,不过,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市场化的大众文化之间的冲突、错位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2.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13.
墓碑与记忆     
曾经在1980年代被共享的国家与个人的对立、官方与资本的冲突、主旋律与市场的格格不入开始弥合起来,主流意识形态不再是一种可以被指认的外在灌输,而是一种由衷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虽然《唐山大地震》对原小说作了重要的改编,但其意识形态功能却是相似的,一方面是呈现历史的伤口,另一方面或更重要的是进行治愈伤口的工作,从而使得革命/当代史与当下作为主流社会主体的中产阶级之间,终于可以达成"谅解备忘录"。  相似文献   
15.
张慧瑜 《南风窗》2012,(11):89-91
白手起家、个人奋斗、创造"帝国"的成功故事变成了只能在既定规则、既定格局、既定秩序下成为既定赢家的故事,在这种从企业家式的强者到战战兢兢的职场白领的"降落"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从自由竞争的迷梦走向权力垄断与固化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6.
布袋戏作为台湾地区备受推崇的一种基层民俗文艺活动,不仅是宗教庆典的重头戏,也是基层传播的重要媒介。研究发现,布袋戏作为一种基层传播媒介,在庙宇这个空间实现了宗教、娱乐、政治、社交等多种功能;庙宇进一步从情感联结、社会化、居民自治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促进了基层治理。挖掘台湾布袋戏的社会功能及其基层传播空间,加深了对两岸民俗文化和基层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慧瑜 《南风窗》2012,(4):86-89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孔夫子"就像是一个文化幽灵,试图告别却又无法告别。一方面"孔夫子"被现代革命宣判为糟粕,这种深刻的自我批判导致"中国主体"被放逐;另一方面"孔夫子"又不断地被召唤回来,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相似文献   
18.
张慧瑜 《同舟共进》2012,(12):70-72
相比文学阅读的小众化,电影观众的青少年化,当下中国最为大众的艺术样式就是电视剧了,尤其是那些热播剧。之所以会产生热播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它们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形势下的社会文化心理,在这个意义上,电视剧成了观察中国社会的重要媒介。新世纪以来只有短短十余年时间,却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迅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与此同时,一  相似文献   
19.
张慧瑜 《南风窗》2014,(11):91-94
<正>带有独立精神的电影成为呈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底层群体的重要媒介,在主流文化中"沉默"的群体借助独立电影的"目光"而被看见,比如贾樟柯关于山西县城的故事以及刁亦男对北方工业城市的表现,都展示了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之外的另一种中国城市的景观。从今年年初《白日焰火》在海外摘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到3月份在国内院线收获过亿元的票房,这不仅突破了中小成本艺术片难以在主流商业院线占得一席之地的格局,而且实现了国际电影节和国内电影市场的双重认可。刁亦男作为王小帅、娄烨、贾樟柯等上世纪90年代从事独立电影的后起之秀,2003年才开始拍  相似文献   
20.
张慧瑜 《南风窗》2014,(21):84-86
相比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地图中,中国作为一种前现代的主体出现,片中空间或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庐山恋》),或成为黄土地式的乡土空间(《芙蓉镇》、《红高梁》),或成为西方镜像中的他者(《红河谷》)。而新世纪以来的电影叙事中,一种新的社会主体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