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法理学研究要“上得去”、“下得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理学研究要“上得去”、“下得来”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总干事吉林大学副校长张文显教授就普遍情况而言,我国法理学研究正处于某种"卡壳"状态,即"上不去,下不来"的状态。"上不去"是说法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陈浅和单一,升华不上去;"下不来"是说法理学与日益...  相似文献   
62.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之中,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并明确提出要研究和编写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教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教材建设,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领会两个《意见》…  相似文献   
63.
张文显 《中外法学》1993,(1):23-24,57
<正>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法理学研究是逐年深化,在一系列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国内外注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法学起步晚、起点低,加上实践提供的经验有限,法学研究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法律行为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加强法律行为研究,但似乎没有引起法理学界足够重视。为此,我拟就  相似文献   
64.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的《也谈人权的主体》(以下简称“陆文”)。这是一篇部分地与拙文《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刊于《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商榷的文章。现仅就陆文指涉到拙文的部分做如下回答和辩正。一、我真的否定了集体人权吗? 陆文一开头就断定我否定集体人权的存在,并称:“张文明确地否定了集体人权的提法”,然后就开始同“无集体人权”的观点进行商榷。这显然是对拙文的曲解。实际上,拙文的观点仅仅是:在国内法领域,不宜引入“集体人权”的概念,但在国际法领域,“集体人权”则是不能放弃的旗帜。拙文曾明确而肯定地指出:“集体人权概念最初出现在国际法领域,是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65.
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法学界正在深入探索如何推进法学理论的发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以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B又务。基于同样的目的,本文试就“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略陈管见。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的立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法学界一些学者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  相似文献   
66.
法律解释的规定性和必要性法律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法令、法规等法律文件或其部分条文、概念、术语的说明,揭示其中表达的立法者的意志和法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法定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或补充现行法的规定的一种国家活动,是立法的继续。因而只有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才能进行法律解释。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凡关于法律、法令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  相似文献   
6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同时,进行了有关政治生活的立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政治立法远不适应民主政治的实践和发展的需要,远远落后于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造成这一状况的基本原因之一,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政治法”的概念和意识,即使法学界和立法机关,也没有把政治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认真对待。因而,为了建立民主政治法律体系,以有效地保障、引导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政治法是否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作出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68.
如同经济体制改革给法律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为法律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政治立法就是其中之一。一、加强和完善政治立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容政治体制,从一种意义上说,是政治设制和政治规范的统一体。政治设制是政治体制中的“硬件”,指各类各级国家机构、政党及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其中主要是国家机构和执政党。政治规范是政治体制的“软件”,其中主要是调整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政治法和执政党的规章。政治设制是政治规范的载体,又是政治规范指令的对  相似文献   
69.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中国政府出了一道高难度的考题。大灾面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政府以其鲜明的人本精神.全面的信息开放、迅疾的救灾速度、有效的监督机制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人性.阳光、高效.廉正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70.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这一概念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法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标志;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表达和学理表征。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包括宪法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监督和制约公权、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秩序、促进人类和平、立足本国国情、法治文明互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特色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大国法治、赓续中华法治文明、面向全球化。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法治现代化的中国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