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非营利组织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不足、人才匮乏、贪污腐败、营利越轨冲动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我国行政单中心治理的缺陷有关.引进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完善自主治理,健全政府治理机制,推动独立部门、公民个人、媒体以及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多中心协同治理,促进非营利组织善治,将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2.
NPO新的治理模型:多中心协同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不足、人才匮乏、贪污腐败、营利越轨冲动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NPO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我国行政单中心治理的缺陷有关。引进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完善自主治理,健全政府治理机制,推动独立部门、公民个人、舆论界以及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多中心协同治理,促进非营利组织善治,将是我国社会转型期NPO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3.
农村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推动农业发展、增进农民福祉、促进农村和谐,关键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  相似文献   
64.
活动经费是NPO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经费模式将直接关系到NPO的发展壮大和长远战略。现有的经费模式大多是在政府全包或收费营利之间选择,这既可能使NPO丧失独立和尊严,又可能导致背弃组织公益性宗旨。建立政府、企业与NPO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增权,把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和社会捐助结合起来,把接受捐助与合理收费结合起来,将是NPO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5.
非营利组织是建立在志愿者自愿、利他基础上的公益性组织,公益性是其本质规定。但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实发展中,独立不足和资源不足却在扭曲着这种公益性,使其趋向于政治性和营利性,丧失作为存在基础的公信力。去行政化、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辅之以独立部门的自主管理,将是其摆脱困境、保持公益的伦理共同体本性、防止其宗旨扭曲变形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6.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由非营利组织构筑的市民社会作为社会的第三板块逐步从传统社会中分化出来,它通过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替代、公共政策咨询、公共权力监督等方面对我国的政治社会产生直接影响;而政治社会的再造,政府职能的转移和瘦身,政事、政社分开,NPO主体地位的恢复、法律的健全,则为NPO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7.
本世纪初,西方著名的学者马克斯·韦伯注意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但他得出的结论是基督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儒教则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这个时期正是清王朝腐朽没落、遭受西方肢裂的时期,所以韦伯就把中国的落后挨打算在了儒教的帐上,这就象“五四”运动时期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一样。一种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自己不同的命运,这通常不是由人们主观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而社会经济的状况又决定着人们对它的取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以及日本这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经济腾飞之后,世界又不得不以另外一种眼光和另一种态度来对待一向受人歧视的儒家文化,有的人甚至提出儒家文化将统治世界,儒家文化不仅促进现代经济发展,而且与现代经济是完全相适应的。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儒家文化与现代经济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怎样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为现代经济服务,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本文试图作一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