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蓝天白云之下,万顷碧波轻拥着点点白帆,椰树婆娑的海岸边,朵朵浪花轻吻着洁白的沙滩。面对这如画的风光,游人恍如打开陈年佳酿的那一刻,沉浸在诗一样轻妙优美的氛围之中,内心不禁暗暗为之惊叹:中国第一滩——果然名不虚传! 这是中国南海边北部湾畔的北海银滩。北海,因为有蓝天碧海而闻名遐迩,因为有美丽银滩而令人神往,因为有朗日清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道路交通事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使全区道路交通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去年底,该区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经验受到公安部交管局、省公安厅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3.
刑法修正案(六)虽然对赃物犯罪的修订力度较大,不仅扩张了赃物犯罪的对象范围、行为方式的种类,而且加重了其法定刑的配置。但这次修订也并不尽如人意,赃物犯罪的对象是否仅限于有体物,不动产能否成为其犯罪对象,赃物是否仅限于经济价值之物,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赃物,赃物与相关财物的厘定等问题也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而探讨并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4.
张阳  高凛 《行政与法》2007,(11):89-91
行政指导作为行政管理民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项新型行政手段,在实践中难免会造成行政侵权。文章拟由行政指导的概念及特征入手,从理论上揭示行政指导的应然性及其制度设计的优越性并将行政指导的应然性与其在行政实践中的实然性进行对比,结合行政指导救济的现状及相关法律规定,论证行政指导救济的必要性,并就建立与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5.
侦查效益主要包括了侦查经济效益和侦查社会效益。提高侦查效益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于目前存在侦查成本过高、侦查收益较低的情况。在系统论视野下提高侦查效益的方法.是将系统论中的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在侦查实践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6.
瑕疵股权在我国目前公司实践中十分常见,交易时相对人并不易发现交易标的的权利瑕疵,由此引起的司法纠纷纷繁且复杂。其一,善意受让股权的第三人如需承担资本充实义务不甚公平,但如免除充实义务,又会伤及公司存续的资本基础。其二,瑕疵股权转让合同可能存在欺诈和重大误解等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但是任意的予以撤销又会损害交易安全。在维持公司稳定的基础上,如何平衡善意受让瑕疵股权的第三人与公司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本文试图从合同法的角度作出梳理与解释,并对相关司法解释及其征求意见稿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7.
隔时犯是一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现象。本文从分析隔时犯的概念入手,对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观点予以客观评析,得出一种较为宽泛的解释,并进而分析了隔时犯的存在范围和特征。有关隔时犯的研究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上,即隔时犯中犯罪时间的确定。由于犯罪时间在不同的刑法制度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在确定隔时犯犯罪时间时,必须考虑具体刑法制度的需要,不应该有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法治的完善,作为社会上的一类特殊人群,残疾人日益得到人们的关心呵护,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残疾人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残疾人公共设施建设仍基本停留在依靠政府筹资建设管理的"一元独断"的局面,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民间资本,实现残疾人公共设施建设的民营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我国物权法采取了抵押物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的规定,学说对此指摘颇多,认为违背了当事人意思自由,不合物权法"物尽其用"的立法原则,建议允许抵押物自由转让。但该学说顾此失彼,忽视了对抵押权人的保护,在动产抵押中暴露了其局限性,即使动产抵押采取了登记对抗,也未尽合理。探究立法和学说缺陷之根源皆在忽略了不动产和动产之间的区别,所以未能于当事人间取得良好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0.
监督力度从何而来?怎样才能不断提高监督工作实效?宜昌县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监督机制,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监督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