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忧患意识是不是一种民族精神?回答这个问题,用不着做过多的理性阐述,也用不着去追溯屈原的《离骚》,只要庄重而严肃地唱起《国歌》,用心灵去体验她的精髓,就会感悟至深,明白不过了。众多的经典作品,饱含着忧患意识,以《国歌》最为深  相似文献   
42.
所谓“引资饥饿症”,是指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目光短浅,狭隘地看待当地财政收入,有的还属于作风不正,为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而饥不择食地引进外资,引进项目,以为捡进篮子里的都是菜。这样做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症状是:许多严重污染项目,能在一些地方找到落脚之地,能得到地方主义的保护。对此,必须警惕和遏制。引资立项搞开发,一定要选择,一定要评估,决不能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作代价。一位市长在开发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讲:“地下有的挖出来,地上有的圈起来,外地老板敲锣打鼓请进来。”这句话倒也既形象又生动。然而,激情喷发之中,往往对引资开发作…  相似文献   
43.
城市的厚重感在哪里?在沉积于那里的历史文化,以及由这种历史文化铸造的人文精神。高楼美厦,宽街大道,激光霓虹,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倘若缺少历史文化,缺少人文精神,其厚重感就要差得多。再高的楼,再宽的街,再闪耀的霓虹,也不能弥补文化厚重的缺失。这算不算一点感悟?反正我走到湖北秭归、四川自贡,这些古城保护文化遗产的现状,便这么实实在在地点化我、开悟我。那天看过三峡大坝,我决意去看秭归新城。25年前,我看过老城,如今旧地淹没在库区水下了。还未走进新街,望见江边平缓的山坡上,崛起一片古建筑群,灰瓦白墙,分外醒目。近看,知是屈原祠…  相似文献   
44.
阳春三月,农村一派繁忙,田野一片新绿。这里撒播庄稼的种子,也撒播收获的希望。人更勤了,春更浓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大决策,从今春开始全面启动。不愿做观潮派的人们,到了应该有所行动的时候了。时间不算长,回溯两三年吧,便明显地看到了两大步。第一步,减负,让农民抛掉沉重包袱。种地不纳粮,这是必然要载入史册的德政。第二步,反哺,给农业输血,注入新的活力。“多予、少取、放活”,正在成为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减负之后,再出现反哺,这是中国城乡关系的重大转折。新农村建设并不陌生,非自今日始,但进入大趋势环境下的大建设,却是它…  相似文献   
45.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存在“仇富心态”。不仅农民有,城镇市民也有。不仅穷人有,工薪阶层也有。我国80%是中低收入者,在庞大人群中存在这种心态,不能说不严重。产生“仇富心态”,也许有主观认识的偏差,但根源还是利益失衡,由利益失衡而导致心态失衡。也就是说,从根源上讲,人们仇的不是“富”,而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衡量贫富差距,有个国际通用的指标,叫做基尼系数。最小是0,表示所有人的收入都一样。最大是1,表示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中国如何?专家测算,上个世纪70年代末,基尼系数是0.16,收入非常平均;到了9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46.
悟“空”     
禅宗修身,以悟“空”为本。所谓“空”,就是禅学认为,一切现象都有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照这种说法,面对某一事物,在理念上把它化没了,就算是得悟了。只有悟“空”,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如何悟“空”,我不懂,但记住了一个故事,它做了形象的说明。 五祖弘忍和尚年高,考虑后  相似文献   
47.
“庙难进,神难拜,怎么麻烦怎么来。”这是老百姓这么形容到某些政府部门办事的难处。无独有偶,我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出自一位熟人之口。他在县政府机关工作,大半辈子了,至今还没有带“长”。他苦笑着,摇着头对我说:“这是一句自嘲的官场戏言。说是戏言,也未必不是实情。‘为人民服务’是写在墙上的,记在心底的是‘怎么麻烦怎么来’。”初听,我以为他是发牢骚。细想,觉得这句话还真有些代表性。 恰好乡下来人,讲了一件事: 一位农民住在山里,女儿上学每天得出山进山。小女孩渐渐长成大姑娘,有人提醒,注意路上出事。这位农民也…  相似文献   
48.
依旧沈园     
到了绍兴,得去看看沈园。不仅因为它是宋代名园,也不仅因为那里记述着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我来之前,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寄来的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其中选有郭沫若的《访沈园》。读过之后,脑子里划上了问号:真的如郭老所述,沈园早就毁弃了吗?沈园建于宋代,传到今时,经历了千多年的风雨。初建时是私园,为沈姓家业,后人便称之为沈园。它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和园艺价值,一直受到后人关爱,记述、歌咏、感叹的诗文代代不绝。郭老去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在陆游生前已经是‘非复旧池台’的沈园,今天更完全改变了面貌。我所看到的沈园,…  相似文献   
49.
用不着寻觅言辞高度概括,用不着摘引数字精确表述,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硕果累累,有目共睹。每一个人都呼吸到了时代的新鲜空气,感受到了社会的日新月异,发展成果正在为全民所共享。我在回乡纪实《楼房经济》一文中,窥视了鄂东新农村变化的一斑——了解中国农村的变化,莫过于观察民居。从北京到大别山,乡村几乎是清一色的平房。穿过大别山火车隧道,进入湖北麻城,乡村开始出现小楼。再往前,进入长江中游平原的经济发达区,乡村便小楼林立了。十年前的秋天,我到过厦门、石狮、泉州沿海一带。当时在那里看到的乡村小楼景观,如今出现在长江中游一带…  相似文献   
50.
考察工作,考核干部,一项重要内容是看政绩,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政绩是创造者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力度的综合体现。不过,对政绩也需认真分析一番。现在人们往往重视政绩,忽视分析。观察一个单位、一个人,只是说:“把政绩摆出来。”人家将政绩和盘托出,五六七八九,一大串,就认可了,通过了。其实,工作只做到这一步,叫浅尝辄止,考察、考核都算不得细致。端出的那些政绩,还只能让人了解一些现象,只有既重视政绩,又进行分析,才能搞清其本质。分析政绩,重要的是看它实不实。不要认为政绩都是实的。“办老实事”,说起来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