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11篇
中国共产党   132篇
中国政治   191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错案追究制实际运行状况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法院系统推行错案追究制以来 ,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它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种种迷误 ,并给审判工作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使得这项制度获得的总体评价是弊大于利 ,而且它也不具备完善的价值。因此 ,应当将错案追究制并入法官惩戒制 ,从而完善法官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432.
论聚众斗殴罪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众斗殴罪的构成不以“流氓动机”为要件,也不要求双方都是三人以上,但要求双方都必须有“斗殴”的故意。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对致人重伤、死亡一方的首要分子、直接致害人以及其他积极参加者都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对被重伤、死亡一方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无论是否受了重伤,都应以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现行刑法对聚众斗殴罪的规定不科学,应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433.
向阳花木易为春尹铁开1987年,九三学社湘潭师院支社成立了。那一年,经彭新采副教授介绍,我加入了九三学社。入社时间虽不长,但九三学社对我的影响却与日俱增。随着对社的了解愈多,我愈感觉到做一名九三人的光荣与自豪。记得87年我第一次去社币委参加活动,经人...  相似文献   
434.
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的谋略活动,主要是一种宏观的战略决策活动。他在设计和指导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中,高瞻远瞩,统筹规划,谋略全局,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战略性思维。本文就邓小平战略性思维的方法论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35.
得到香港问题圆满解决的消息,我们青年学生都非常高兴,但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又感到费解: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岂能容许资本主义制度?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我们逐步弄清了这个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方针政策,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就是从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436.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我国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的科学总结和正确反映,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科学的求实精神的典范。科学的求实精神在《决议》里统贯全篇,在各个部分、对每一个问题的论述中都有生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一是依据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要不断提出并去实现一定的历史任务。任务固然是人们提出来的,但决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提出的。那么,任务的提出究竟应当以什么为依据呢?我认为,只能以所处  相似文献   
437.
从“民工潮”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吴焕开改革开放唤醒了八亿农民。他们睁开眼睛,抓住命运之神的手,不管前途是畅通无阻,还是举步维艰,踏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漫漫长路。开始,人们用欣喜的眼光目送这一支支队伍。但是,不久,人们的目光便从欣喜变成了疑虑。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州、北京、海口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的车站、码头,突然出现“大兵团”。一批批农民扛着简单的行囊,从火车上、轮船上走下来,汇集成一股股人潮——“民工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民工潮”。一些人来不及多想,也不愿多想,慌忙翻开50年代的旧报纸,捡起早已封。尘的陈词,把这些农民统统斥之为“盲流”。我们不难看到这股“民工潮”中到处晃动着青年的身影。找出“民工潮”的成因,探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办法,不仅是经济学家的任务,也是青年工作者的责任。一、改革开放使被旧体制隐蔽起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了出来改革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生产经营和分配实行“大锅饭”制度,农产品实行统销统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前的农业就象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其实,农民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不得不将就着挤睡在农业这张既简陋又不温暖的“大床”上。当时出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438.
对如何准确地阐明中华民族的结构,费孝通教授进行了长期的思考与探索。1988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作 Tanner 演讲,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论文,对中华民族结构的全局作了自成学术体系的纲要性论证。  相似文献   
439.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440.
农村社会救助模式的不同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文开 《理论月刊》2004,(4):165-166
文 章分 析 了 我国 各 省 、市 、自治 区 现 阶 段选 择 不 同 的农 村 社 会 救助 模 式 的 原因 ,指出 近 期 东 部、中 部 、西 部可 选择 的 社会 救助 模 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