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体外监督、专业监督和实质监督的特征,但是,体外监督具有体内化表现、专业监督具有大众化倾向、实质监督具有形式化倾向.这些表现和倾向都会影响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实效,影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价值实现,因此,有必要从该制度的制定主体、人民监督员的选任、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程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宽"的理念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假释本是该政策中"宽"的理念体现,但因我国刑法对假释适用的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宽"的理念并未真正体现出来,为此,有必要在假释适用的条件和程序方面对假释立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它的保护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因而建立严密的刑事法网作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坚强后盾是刑事立法的重大课题.一、新刑法保护国有资产的立法特点1979年刑法在侵犯财产罪一章和其他章节的某些条文中就含有保护国有资产的内容.为适应社会关系的变迁和刑法自身  相似文献   
1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事责任量的根据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危害性根据说"、"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的统一根据说"、"主观恶性根据说"等八种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有其不足。其主要不足是:没有注意到刑事责任量的立法根据和司法根据的不同,没有对这两种根据进行分别研究;没有认识到犯罪人的个体感知能力对于确定刑事责任量的意义,从而导致对刑事责任量的根据的范围界定不全面或不妥当。  相似文献   
15.
胁从犯概念的通说不能涵括《刑法》第28条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少数学者提出的“被迫犯”和“胁迫犯”概念也不是对《刑法》第28条规定的共同犯罪人的准确归纳;《刑法》第28条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应称为“被胁犯”。胁从犯不是按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而是按照参加犯罪的原因划分出来的一类特殊共同犯罪人,具有法定性和独立性。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若遭受的是紧迫性的生命胁迫,不应认定为胁从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犯的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犯的目的是指目的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内容的直接故意目的和特定犯罪目的构成的。其中 ,直接故意目的是目的犯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其是否实现影响目的犯是构成既遂还是未遂形态 ;特定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所追求的超出直接故意意志因素的最终结果 ,其是否实现虽不影响目的犯是否完成 ,但当特定目的实现行为本身独立构成犯罪时 ,应以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来对之进行刑法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多手段并用型"套路贷"犯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为主导、采用多种违法犯罪手段逐步实施、实现侵财目的的犯罪,其侵犯的法益应表述为"必要法益+选择法益"。其中,侵犯财产权的必要法益具有构成"套路贷"犯罪与否的定性功能;侵犯"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选择法益是在行为符合"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标准的基础上判断"套路贷"犯罪主体是否恶势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多手段并用型"套路贷"犯罪的数罪处断,应将法益标准与数罪关系结合起来考虑,即首先应根据"套路贷"犯罪侵犯的必要法益对个罪进行分类,然后再考虑个罪之间的数罪关系确定处断规则,从而作出择一重罪处断或数罪并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彭辅顺 《前沿》2008,(7):106-109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一项基本的刑事政策在我国已经确立。该政策在减刑中贯彻和运用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受刑罪犯;应“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应严格依法地适用减刑。  相似文献   
19.
税收犯罪死刑废止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废止税收犯罪死刑,既符合国外刑法对税收犯罪不适用死刑的通行做法,又会使我国刑法中失衡的税收犯罪罪刑关系走向均衡;它既不会破坏整个刑法分则罪刑关系的总体协调,也不会在民众中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20.
彭辅顺 《河北法学》2004,22(11):48-52
目的犯的目的是指目的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内容的直接故意目的和特定犯罪目的构成的。其中 ,直接故意目的就是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其是否实现影响目的犯是构成既遂 ,还是未遂 ;特定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所追求的超出直接故意意志因素的最终结果 ,其是否实现虽不影响目的犯是否完成 ,但当特定目的实现行为本身独立构成犯罪时 ,应以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来对之进行刑法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