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围绕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 ,以特殊的国际视角、纽带和渠道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奠基、开创与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党的成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基工程的源头。其次建国后党际交往成为国家总体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争取国际和平环境、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均作出了积极贡献。当然 ,党际交往中也存在失误 ,其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避免重蹈覆辙的路标。总之 ,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党际交往中不断深化 ,党际交往在为中国社会主义服务的过程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和中国文化背景下被中国人不断认同并日益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之传承与保留是马克思中国化落地生根的文化前提;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当今世界,文化全球互动的迅猛发展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唯物史观及辩证法思想仍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3.
高燕宁  徐成芳 《前沿》2009,(6):7-11
全面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内涵:一是努力构建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二是通过制度化手段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的稳定发挥,以保证社会生活健康、平稳和有序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建立起与过去相比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发展机制,以保证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四是不断加强执政者执政能力建设以维护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及其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4.
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对于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要把握好防止"左"警惕右、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相统一和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搞抽象政治性争论的方法论原则。在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加强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建设问题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加以解决、坚持为我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建设构筑先进而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25.
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政权转变、社会改造、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等有关中国发展的理论序列和实践序列,成功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的四波发展,实现了从政权变迁、制度变迁到模式变迁和文明形态变迁的发展。从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6.
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构建"两个和谐"的实践与时俱进地实行了三大战略"以革命战争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以斗争与建设并重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和"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这些战略在具体实践中完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社会重建的任务,有效推进了社会和谐化进程,也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所具有的深刻性和借鉴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是不能磨灭的.  相似文献   
27.
90年来,我军始终坚持提高军队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党指挥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等为宗旨和原则,在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坚持发扬政治工作优势,为维护社会和平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增进人民幸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8.
<正>中国史学精品力作灿若星汉,其中尤以《史记》为最。《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成书于公元前91年,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全书共计五十余万字,可谓皇皇巨著矣。据作者司马迁的用意和规划,全书各篇排序依次为:记历代帝王政绩的“本纪”12篇;大事和人物年“表”10篇;记礼、乐、音律、历法、天  相似文献   
29.
张澜早年受维新思潮影响,形成了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后,其建国思想由君主立宪转向民主共和。抗战期间及解放战争初期,他先后提出抗战建国、民主建国、和平民主建国的方案,主张走一条不同于国共两党的"中间路线",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后在国民党的打击迫害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终归破产。经过在革命与反革命、民主与反民主两条道路间的抉择,张澜毅然放弃了"中间路线",接受了新民主主义的建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张澜建国思想最终转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同法西斯势力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所有战胜国和受害国有必要重温历史,重新审视二战以来的相关国家是否承担了其本应承担的责任。国际社会的主流民意是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但是近些年来日本及西欧的右翼势力有所复活,用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严重歪曲历史事实,为法西斯主义招魂,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与宣传带来新的挑战,也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这种状况值得警惕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