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绍兴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以旨在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星达标"(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和旨在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3A争创"(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为总抓手、总载体,全域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打造乡村振兴绍兴样本。  相似文献   
12.
从苗族"罚3个100"等看习惯法在村寨社会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法人类学视角,对贵州苗族村寨现今还存在的"罚3个100"等惩罚习惯进行分析,指出这种惩罚形式与集体聚餐的联系及在这一活动和仪式过程中所体现的习惯法的惩罚、警诫、教育、宣泄、娱乐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性骚扰行为是侵犯妇女人身权的行为之一。我国虽有一些原则性规定,但有限的立法并未对性骚扰行为做出准确而又可操作的界定,性骚扰案件面临着许多困惑。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要通过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完善性骚扰的责任制度、修改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增设性骚扰规制条款等,为防治性骚扰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5.
<正> 复仇,或称报怨,是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原始人普遍遵行的一种社会习俗。原始社会的复仇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专指父母、兄弟、亲属被他人杀害或遭到污辱,作为子弟或族人有义务报杀仇人的行为,这是约定俗成的正当报复措施,为本氏族每个成员所自觉遵守。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同氏族人必须相互援助、保护,特别是在受到外族人  相似文献   
16.
"栽岩"是比较原始的一种习惯法形式。这种民族法文化特征在黔湘桂交界的侗族、苗族、壮族、瑶族、水族社会中形成了过去盛行并延续到今的"栽岩文化圈"。从功能上分类,需要"栽岩"的情形大概有:划界类栽岩、裁判类栽岩、改革类栽岩、防御类栽岩。  相似文献   
17.
斗鸡活动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斗鸡文化历史悠久特征显著.通过对此地区斗鸡活动及当地养鸡和参与斗鸡的人员进行调查,在实地系统观察的基础上,以当地的斗鸡文化为分析对象,结合博弈人类学、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的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加深了对斗鸡活动的文化特点、内涵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揭示了隐藏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长期以来"谈蛊色变",由于它的神秘性和隐私性,调查起来十分不易,上个世纪30、40年代我国一些人类学者在贵州进行民族调查,接触到蛊的问题,由于当时的村寨强烈的排外意识和"蛊"本身的秘密性特点,获得到的资料多是一些传闻,没能得到切实的一手资料.近几年关于蛊的研究已经被民族学和法学学者重视,但多从蛊与婚姻,蛊与禁忌等角度进行研究,对"蛊"所产生的心理成因及相关的社会法律问题义关注不够,同时田野调查的资料还显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家庭暴力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立法的不完善导致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而警察对于家庭暴力的认识不足也使其无法有效干预家庭暴力,社会公众的不认可更使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举步维艰。因此,为有效干预家庭暴力应当明确立法中关于家庭暴力的具体标准及警察的执法权限和程序,并加强针对警察的反家庭暴力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0.
芭茅草与草标——苗族口承习惯法中的文化符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芭茅草"是黔东南和湘西地区盛产的一种常绿革本植物.世居于此地的苗族人民(也包括部分侗族)在无文字状态下的习惯法律生活中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加以使用.芭茅草是"议梆"立法中自然领袖的权力符号和巫师的法器;芭茅草棍是理老解决纠纷时划定是非的计算符号;用芭茅草结成的各种样式的"草标"具有禁忌与保护私有权、隐私权的作用,从而形成该地独特的习惯法文化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