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寿林同志以执着的理论勇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经多年潜心学习和不断探索,现在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一书奉献给读者.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 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是一门科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2.
我国学界不少人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并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发展的“瓶颈”。这次四中全会《决定》,虽然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专门决定,但这个决定却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它体现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大大向前发展了。第一,理顺党政关系,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既适度分权,又形成合力。社会主义国家传统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邓小平说过,它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总病根。这次全会《决定》对党政职能分开问题作出新的规定。例如在领导经…  相似文献   
53.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今天在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一生革命的光辉业绩,学习他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第一,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研究民主问题。唯物史观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石。对民主问题的研究当然也不例外。早在1912年列宁就指出:“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列宁全集》第2版第22卷第53页)(以下简化为只写卷页)1916年又指出:“民主也是一种国家形式”。(…  相似文献   
54.
徐鸿武 《新湘评论》2013,(18):34-35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上,讲到官僚主义的问题,念了一首咏泥神的旧诗,用泥塑神像来比喻官僚主义者。他说,除了三餐不食这一点不像外,官僚主义者的其他方面都很像一座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意思是说,官僚主义者高高在上,养尊处优,闭目塞听,脱离群众。毛泽东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刻剖析了官僚主义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55.
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启迪。我们可从中国文字的结构来探讨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是由“禾”和“口”两字组成。禾者,粮也;口者,嘴也。“和”即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两字组成。言者,说也;皆者,都也。“谐”即人人都能说话。此语还可以作进一步延伸和解析。和谐社会即人人都有饭吃,也即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石。和谐社会即人人都能讲话,也即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石。我们还可从一些故事中领悟和谐社会的真谛。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一次重要的学术研究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请神仙告诉他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神仙带他去看两个房间。在第一个房间,看到一个高台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但所有  相似文献   
56.
一 人们谈到人生价值目标时,常常会联想到中国国学中某些精彩论语.例如,"上善若水"、"天道酬勤"就是我们崇尚的做人准则.  相似文献   
5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深刻含义。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社会各个方面的互相联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考虑当前社会需要,又考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发展观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是“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其…  相似文献   
58.
对上级对领导的"业绩"大加吹捧,尽其阿谀奉迎之能事。在下级在群众面前,喜欢摆架子,耍威风,爱发脾气,动辄训人,声色俱厉。这种两面形象的干部,说到底是一个"为谁服务"的世界观问题。  相似文献   
59.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上,讲到官僚主义的问题,念了一首咏泥神的旧诗。用泥塑神像来比喻官僚主义者。他说.除了三餐不食这一点不像外,官僚主义者的其他方面都很像一座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意思是说,官僚主义者高高在上,养尊处优,闭目塞听,脱离群众。毛泽东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刻剖析了官僚主义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给国家财产、人民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危害了社会和谐与安定.这些事件的发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一是我国社会转型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化;二是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职能转变,也就是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还不能适应民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