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一座城市的精神,并不粉刷在高楼之上,书写在书本之中,一座城市的精神,流淌在城市的每条街道,镌刻于每张擦身而过的人的脸上。“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含着热泪这样评价。武汉的英勇,在于它的坚靭,在于它的达观,在于它的守义,更在于它是湖北之城,中国之城。  相似文献   
53.
丁建荣(浙江警察学院治安系主任、教授)警务工作以什么为导向,近年来有很多种提法。湖州公安机关提出以民意导向警务的理念,非常符合逻辑地形成了倾听民声、顺应民意、  相似文献   
54.
<正>本文报道了1例通过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发现高坠损伤患者经心肺复苏后发生全身动脉系统气体栓塞的罕见案例。本文研究表明,利用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尸体内全身动脉系统气体的分布情况,同时对于全身动脉系统气体栓塞形成机制的分析,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刑事案件侦查模式正朝着"数据驱动""智能预测""数据导侦"方向转变。从数据情报的角度论述大数据时代刑事案件侦查模式的转型与变革,阐述大数据在刑事侦查中运用的诸多误区与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帮助侦查人员进行网络布阵和谋略掌控。  相似文献   
56.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下,一般观点认为,并购重组乃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升级产业结构、 避免同业恶性竞争、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率、提升规模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于是这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偏 好。但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并购这种大规模经营者集中会对市场竞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背离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反垄断法》作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的“经济宪法”,理应适用于包括国有企业尤其是竞争性国企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涉国有企业尤其是竞争 性国企的经营者审查集中适用《反垄断法》的“社会公共利益”豁免制度时,必须严格限定其适用条件;当产 业政策与反垄断规制冲突时,应该坚持竞争执法优先。国企并购适用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当前的法律障碍主 要在于缺乏灵活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清晰的经营者集中实体分析框架和类型化的经营者集中豁免条件。  相似文献   
57.
杭州市公安局1999年5月进行了部分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活动。今年3月,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又在交警、巡特警、园警支队和治安处等四个单位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是对公安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是结合杭州市公安工作的实际、科学践履邓小平干部选拔标准理论、合理运用邓小平关于干部选拔标准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壁垒逐步弱化,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的优势,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由,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壁垒表面上看有其合理性,但真正推动其被普遍实施的动力在于通过抬高市场准入门槛或市场准入费用来保护本国的产品和市场不受进口产品的冲击。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应当从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各自职能入手,发挥不同功效应对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59.
明晋 《民主》2014,(1):47-51
<正>叶圣陶一生写了不计其数的书信,和他通信的不乏那个时代的名人,那些信多半没留下来。而叶圣陶叶至善的"干校家书",则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书信中涉及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周围人物悲欢及其当时的社会动向、思想变化的心态和情感,是反映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干校家书"第一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亲叶圣陶写给儿子叶至善的;最后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叶至善写回家的,不久他就结束干校的生活回家了。在3年又8个月的时间里,父子俩共有近500封通信。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