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2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农村普遍推行的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所有制关系的一场重大变革。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52.
加快推进陕西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曹钢李中民陕西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现状(一)陕西国有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陕西的国有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通过三条途径形成的:一是50年代的“公私合营”;二是60年代城镇街道办的“五小工业”升级;三是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地、...  相似文献   
5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决策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长远目标、初级阶段的特点要求和现实条件所提供的实施改革的可能性这三方面的统一.首先,正确的改革决策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长远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最终目的要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所以,这场改革的本身,便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运动,不能不具有其特定的长远目标.一是作为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54.
七十年的历史还告诉我们:我党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运行和建设状况直接相关。经济政策运行和建设机制不健全,不成熟,是造成许多政策性失误的重要原因。要使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得以健康发展,还必须正确地吸取政策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主要应搞好以下五大基本建设。(一)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政策主体指导思想的科学水平。经济政策主体,是指制定经济政策的组织或机关。显然,经济政策主体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经济政策的成败。  相似文献   
55.
本文提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增长点问题。所谓经济发展基本增长点,即是能够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整体、深远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点。它除了具有一般意义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经济新发展突破性和带动力的含义外,还具有表现“基本”作用能力的基础性、管总性和持久性特...  相似文献   
56.
陕西省70%以上的国有小企业已经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实效突出。现在还有30%的国有小企业还基本没有实行改革,在已实行改革的企业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当解决和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加强学习,深人解决对改革的态度问题,认真把握改革进程,适时转换工作重点,用整风的精神,加强和改善对改革的领导,夺取全省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新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57.
政治经济学教材急需大改革曹钢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的政治经济学,已发生了许多重大突破。然而,这种突破还不很系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其明显表现是,现在的高校政经教材,总体上仍未能走出传统体系的框框。从教学中的情况看,面对经济...  相似文献   
58.
试论90年代农村经济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新飞跃的显著特征是,在联产承包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文章从市场化和产业化融合、新型联合体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自我积累机制形成四个方面,较为具体地分析了这种深层变革。正是这些变革相互配合、融合发展,构成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制度创新,初步创造了一个适应现代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制度框架,意味着中国农村经济初步现代化的格局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5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结构体.中国现实中的商品经济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而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商品经济为主体并兼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存在的综合状态.因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除了全民所  相似文献   
60.
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居基础位置的是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就是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经济关系在农村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使农村生产经历社会化集中的转变.说明生产的社会化集中在中国农村的现实条件下,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使农村经济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发生的自身特点,不能不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