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7篇
法律   366篇
中国共产党   405篇
中国政治   487篇
政治理论   138篇
综合类   1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罗炳辉,云南彝族人,1929年6月随滇军第十三师到吉安协防,任县靖卫大队长。他行伍出身,疾恶如仇,非常关心和同情士兵及穷苦百姓。其治军严格,作战勇敢,办事雷厉风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29年至1930年,罗炳辉曾以不同的身份带兵三进张家渡,其战斗经历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罗炳辉,云南彝族人,1929年6月随滇军第十三师到吉安协防,任县靖卫大队长。他行伍出身,疾恶如仇,非常关心和同情士兵及穷苦百姓。其治军严格,作战勇敢,办事雷厉风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29年至1930年,罗炳辉曾以不同的身份带兵三进张家渡,其战斗经历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罗炳辉,云南彝族人,1929年6月随滇军第十三师到吉安协防,任县靖卫大队长。他行伍出身,疾恶如仇,非常关心和同情士兵及穷苦百姓。其治军严格,作战勇敢,办事雷厉风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29年至1930年,罗炳辉曾以不同的身份带兵三进张家渡,其战斗经历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12.
文职人员是我军新型的人才队伍。做其思想政治工作是个全新课题。调研结果表明,各聘用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但实际效果一般。如何针对特点,探索有效途径,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3.
曾小梦 《求索》2010,(11):244-246,252
《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籍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全书共引《诗》24次,引诗者多为晏子,兼有齐景公、叔向等人。晏子引《诗》主要是将《诗》作为论说礼治、德治、仁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依据,增强劝谏的说服力,可见《诗》在其中发挥着理论依据的功能。《晏子春秋》引《诗》,反映了春秋末期《诗》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晏子等人对《诗》的接受,主要代表了当时儒家以外的人对《诗》的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4.
在台湾,如果你以为掏出枪来就可以吓死人,那你真的犯傻了,因为,你顶多掏出两把枪,可是你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着你吗?10年前的台湾,如果随便问个人什么“黑”最出名,答案不外乎是:黑人牙膏、黑松汽水,黑美人酒家……现在则几乎会异口同声地说:“黑金”和“黑枪”。大家对“双黑”都深恶痛绝。不过,一般民众对“黑金”几乎感受不到,总以为那是政治的,讨厌归讨厌,但没有切肤之痛;黑枪就  相似文献   
115.
闽台文化是闽台两地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文 《台声》2000,(11):32-33
台湾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发史。汉民族从宋、元时期开始开发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前仆后继的迁徙,为台湾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而在这部开发史中,福建闽南人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群体成员。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 17世纪 20年代,郑芝龙招募闽南人东渡赴台,围垦开荒,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高潮。第二次闽南移民高潮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下令士兵拓荒屯田,扎根台湾。此后,闽南人渡台源源不断。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写道:闽南是“台湾人的根”,说明了台湾人与闽南人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16.
死亡之路     
一 佩雷斯在《新中东》一书中写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罕见的关键时刻,它迫使眼光敏锐的政治家进行跳跃性思维。”历史上的犹太人由于智慧被誉为“上帝的选民(chosen peopl)”,佩雷斯曾经两次当选以色列总理。能两次担任犹太总理者绝不是等闲之辈,我猜佩雷斯的个人悟性绝不在爱因斯坦、马克思等犹太同胞之下。 20年前我在北大当学生时,就沉溺在“跳跃性”的胡思乱想之中。由于读了过多的有关二次大战的书,我把自己当成“沙漠之狐”隆美尔。为实现梦想,我每天刻板地饮食起居,准时围着圆明园长跑。在找到38军坦克6…  相似文献   
117.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与通信技术、高密度存贮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各环节自动进行管理、控制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8.
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典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逐渐衰微,但传统尤其是文化传统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周礼的核心是礼乐文化,而《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人热衷于引诗、赋诗,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其作用一是诉诸权威,二是显示博学,三是修饰,这三种作用都带有维持文化连续性的功能。因此引诗、赋诗现象在春秋时期得以不断发展,这样的文化继承传统也为《诗》的传播和阐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诗、赋诗既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也反映了当时一种共同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9.
“我这个党代表越当越有滋味了。”福州市琅岐边防派出所政治教导员常春雷翻开记事本如数家珍。自从建立党代表活动制度以来,他接受了两次培训,出席了支队党代表座谈会,还参加了两次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20.
1案例1.1简要案情 某女,17岁,某年10月6日1:43闪“乏力.呕吐,头胀,打上肢麻木”被送至某院就诊,急诊查白细胞汁数16.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4%。6:00患者补液时,被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小便失禁,查心率160次/min,奔马律。立即送抢救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