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刑法修正案(八)》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犯罪者的保护,充分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然而,我国1997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现在日益完善的《刑法》相比,显得十分单薄,并且难以有效满足司法实践操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刑法修正案(八)》从实体上加强对未成年犯罪者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加强对未成年犯罪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司法鉴定公信力建设是司法鉴定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随着不断曝光的司法鉴定乱象,司法鉴定公信力越来越受到动摇,这其中固然有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自身的原因,也不排除司法鉴定管理边界不清等问题,但这恐怕与诉讼体制中存在的困境也有关联。司法鉴定公信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然司法鉴定机构质量建设层面是一方面内容,但也包括制度设计层面、管理机制层面的重要反思。  相似文献   
13.
2013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5月23日—24日在上海顺利举行.23日为大会主题报告,24日下设三个分论坛举行交流发言,其中来自全国司法厅(局)、法院、检察院、高校及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和司法鉴定机构等领导、专家参加了"司法鉴定制度与管理暨中国司法鉴定高峰论坛".受大会组委会主席、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沈敏研究员委托,《中国司法鉴定》常务副主编朱淳良主持了本次高峰论坛,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霍宪丹教授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华教授担任点评专家.论坛共分"司法鉴定管理"、"司法鉴定实务"、"鉴定人出庭与质证"以及"专家辅助人"等四个专题,代表们分别就各专题展开了激烈辩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得夜袭"的规定是行政强制法的一大亮点,违法夜袭对公民基本权利造成重大侵害,并违反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法治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应借助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契机对刑事侦查强制措施"不得夜袭"进行规定。其内容包括侦查机关违法实施夜袭应承担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后果,并对特定情形下侦查机关实施夜袭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规定,以及侦查机关违法实施夜袭后应给予当事人程序性和实体性的双重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修改并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已于今年1月1日实施。两大新诉讼法对证据制度,包括证据种类、证明标准等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对于司法实践中证据地位凸显的鉴定意见,两大诉讼法也做了调整,包括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鉴定人保护、鉴定人选任等。但因两大诉讼法性质不同,新刑诉法和新民诉法对相关内容做了不同规定,对于其是否符合立法统一性、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与其诉讼性质相一致,有必要从法学理论角度层面予以释明与检视。  相似文献   
16.
17.
由上海市社联资助、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王永杰副教授承办的2011年上海市学术专场之一:"司法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与衡平"研讨会,于2011年11月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实务系统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系统研讨。研讨会分为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相关理论问题、具体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众身体健康、生存条件的基础性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突出,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行为也加大了相应的惩处力度.囿于环境问题牵涉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动植物等众多专业领域,一般人员往往难以通过自身知识对这些专业性问题进行判定.故借助于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的判定也就成为必要,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环境污染案件的审理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随着司法部商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意,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司法鉴定统一管理范畴,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进入长效发展时期.然而,由于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发展较晚,实践中还存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主体性缺失、鉴定业务范围无法满足诉讼需求、专家证人和专家陪审员制度待完善、鉴定费用过高等问题,亟需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隐蔽作证作为一种较一般证人保护制度更有效且更经济的制度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虽然对这一作证方式并未形成世界性的称谓,但是其实质内容则体现在很多国家的立法和判例中,并对保护证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隐蔽作证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措施等三方面予以比较研究,从而为我国建立鉴定人隐蔽出庭作证制度提供参考基准,以期从中发掘出对我国的立法以及实践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解决专业问题是鉴定意见作用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正是由于其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技术性的外衣,法庭和控辩双方更应对该证据的证据资格予以特别重视。2012年新刑诉法和两高发布的司法解释、诉讼规则对其证据资格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亟需相关部门在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时予以完善,以确保案件事实的最终认定是建立在有证据能力的鉴定意见基础之上的,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