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黑格尔说,“熟知非真知”,许多人对于中共党徽的了解恐怕就是如此。党徽的图案是什么?是镰刀斧头,还是镰刀锤头?大概即使是中共党员也未必都能回答正确。常有人说,党徽是“镰刀斧头”。但如果看看党旗实物,或是翻一下党章条文,就会豁然明白,党徽并非是镰刀斧头,而是镰刀锤头。中共十七大党章也明确写着:“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相似文献   
82.
李乔 《北京观察》2012,(3):13-13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这个论断时,全党震撼,拥护者和怀疑者都震撼。有人怀疑自己听错了。没错,这正是小平斩钉截铁的语言,是小平深思熟虑之后的断言。  相似文献   
83.
说起史家据实笔录的规矩,习惯上总是用班固评说《史记》的话,“不虚美,不隐恶”。实际上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叫作“不隐善”。书人之善,何须隐之?其实不然。这要看具体是什么人。若是某人的名声一向不好,史家却要把他的某些善处表而出之,恐怕就极  相似文献   
84.
李乔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2):100-101,87
《中国刑事法杂志》(总第35期)刊登一篇题为《擅自用单位存款担保贷款,造成损失该定何罪》一文,该文分析的案例是:“犯罪嫌疑人程某,系湖北省某市城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该镇个体私营经济区委员会副主任。~九九七年十月三日和七日,程某擅自以管委会在某市农行西桥分理处帐面存款不低于二十万元担保并立下字据,在该分理处为自己和其于儿子吴某分别贷款十万元和九万元,期限六个月。程将此款供个人和借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到期无力偿还,程某潜逃云南昆明市做生意。案发后,城关镇人民政府用管委会在分理处的存款107740元归还…  相似文献   
85.
李乔 《党建文汇》2009,(6):48-49
陈独秀原来说是托派、汉奸、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似成铁案;但现在,汉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问题也得到合理的说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先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再改正为“右倾错误”(而这一错误的形成,共产国际也要负责任)。《毛选》中关于陈独秀的注释得到了修改。毛泽东所说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创党有功,  相似文献   
86.
李乔 《各界》2014,(8):79-83
“文革”中流行的血统论、唯成分论和打击知识分子之类的极左成分,其实早在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下的苏区就已有过,但知之者不多。要想真正了解“文革”,就不能不寻找一下它的历史根源。 这里只谈一个人物,看看他在苏区是怎样搞血统论、唯成分论的,怎样仇视和杀戮知识分子的,怎样冤杀了大批红军将士的。张闻天曾评论此人“‘左’得发狂,右得可耻”——此人就是张国焘。  相似文献   
87.
正"旗号镰刀斧头"不是误写毛泽东1927年写过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起首两句,写的是秋收起义部队的名称和旗帜,谓部队名叫"工农革命军",军旗图案是"镰刀斧头旗"。对于军旗图案这一句,有注释家认为,这是毛泽东的误写。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一本《毛泽东诗词鉴赏》在注释《西江月·秋收起义》  相似文献   
88.
李乔 《同舟共进》2014,(5):67-71
“文革”中流行的血统论、唯成分论和打击知识分子之类的极左成分,其实早在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下的苏区就已有过,但知之者不多。要想真正了解“文革”,就不能不寻找一下它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89.
正曾在网上看到一条关于北京中山公园消失文物的材料,说民国年间,北平中山公园社稷坛的拜殿之东侧,曾立过一座抗日烈士蔡公时纪念碑,北平沦陷后,这座碑被伪市公署下令拆除。看到这条材料后,油然回想起多年前我出差蔡公时家乡九江,在那里看到蔡先生雕像及介绍文字时所引发的心灵震撼。因之,很想进一步了解中山公园蔡公时碑的情况。但不知什  相似文献   
90.
李乔 《北京观察》2012,(5):64-65
古人面临的选择,今人也常会毫无二致地遇到。一个知识分子,或是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按梅圣俞的路子走,还是学习范仲淹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