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广场"栏目包罗万象,是党刊形式最广阔、内容最丰富的栏目。本栏目将以大文化理念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体现科技文明的时代特色。欢迎您把身边的文化记下来、告诉我们,无论是文化人物传记、国内外游记、随感录、小故事,还是对民俗、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介绍和评论,或者是历史文化及理论思潮进行介绍评论,记述学界掌故、轶闻趣事等等。期待大家把热情和思想投注到这片广场上,共同开发这个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2.
党际关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当代中国党际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和优势,但由于现阶段中国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党际关系仍面临很多新问题。因此,应积极探索推进和完善新型党际关系的路径,以期对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塑与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华 《探索》2006,(5):39-43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摆脱“能力危机”和“被边缘化”困境,重塑领导能力开创了历史新机遇、新路径。它可以破解物质性资源匮乏的困境,激活自身的组织性资源,催生社会引导、社区治理的新型态,开辟整合农村文化性资源的新途径。新农村建设还提出了“再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历史性课题,开启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再构”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加快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实证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威具有明显的提升效应.解析原因:一是公共财政支持下的新农村建设破解了执政党农村基层组织久求未解的制度性领导资源匮乏的困境.二是以村庄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满足了广大村民群众蓄积已久的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诉求.由此得出四点启示:执政党对其基层组织要输送制度化的领导资源,提供制度化的展示舞台,基层组织要着力解决百姓急需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两千年前,古希腊的原始奥运会,运动员竞技最原始的力量与技巧。今年现代奥运重返雅典时,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人们不仅能欣赏到最精彩的竞技表演,还能充分领略高科技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与“行政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认为农村"社区"与"行政村"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社区是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基层单元,行政村则是村民自我事务的自治体。造成这种混乱的重要原因,是行政村自治体的"群众自治"性质和当下对农村"社区"的实用主义应景式诠解。社区的本义应是人类基层生活共同体、决不仅仅是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单元体;村庄自治体不仅治理自己的村务,而且"一肩挑"起公共品进村入户等政务。不论从地域共同体层面还是从治理层面,在全国绝大多数的"一村一社区",农村"社区"与"行政村"应该是统一的;从公共产品不同的供给主体上来硬性区分"社区"与"行政村",在逻辑上陷入了严重谬误。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历史阶段行政村建设的新形态,而不是并列于行政村建设之外的一个东西。若把两者强行分离,势必造成怪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政党理论的视角解析,新的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摆脱“权威危机”和“被边缘化”困境,重塑领导权威开创了历史新机遇、新路径。它破解了物质性资源匮乏的窘境,使农村党组织拥有了新的物质依托;激活了自身的组织性资源,使党组织重新焕发出凝聚力和战斗力;开辟了创新政治性资源的渠道,催生了党组织社会引导、社区治理的新型态。新农村建设开启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重塑权威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李勇华 《探索》2007,(2):54-58
赣州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现有乡村治理制度供应短缺、不能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所遇到的两大难题之背景下的产物,是村民自创、自有、自治、自享的民间组织。它是赣州农村内部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对中国乡村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它大大降低了集体合作的成本,增进了集体行动的能力,保障了合作体的利益。它并不是对现有村庄“两委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解构,而是在既有村庄治理的制度架构内运作。赣州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具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个全面"抓住了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和主要障碍因素,其实施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县域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独特使命。县域组织的施政行为直接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否真正落实。县域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体现应有的责任担当。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全面"有机耦合、整体协同的内在逻辑;一定要从县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寻找县域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牛鼻子"和着力点,充分彰显县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