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年轻时就被国画大师徐悲鸿誉为“王生多才艺 ,乃天生艺术家”的台湾著名画家王农先生 ,应山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山东省美术馆的邀请 ,于5月11日至14日和5月21日至24日分别在济南、青岛举办了其在山东的个人画展———《王农画马展》。5月11日上午9时30分 ,主办单位为《王农画马展》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领导 ,山东省画院、山东省艺术学院、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以及山东省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爱好者近千人纷纷赶来祝贺、观赏。王农先生1926年生于东北沈阳 ,幼时曾游历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上街区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创造性地实施了区域党建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的一系列创新.一是创新了党的领导方式;二是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范围;三是激活了党内民主机制;四是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的动力;五是开阔了党建工作视野,收到了基层党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总的来讲是一个从对社会主义的共性认识到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过程.改革开放前29年,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性的认识,以此为指导,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后31年,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开始深入到个性,并不断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以此为指引,中国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大道.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进程昭示:坚持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是认识与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思想法宝.  相似文献   
14.
24年零差错     
马燕  李培荣 《人民公安》2014,(18):60-61
在很多人不愿干,甚至唯恐避之不及的刑事法医岗位上。李秀江无怨无悔,一干就是24年。24年来,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娴熟技能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法院定罪量刑,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他办理的3000多起检案,鉴定结论无一差错。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作者就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过程;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的认识;三、人的全面发展要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人的本质中两个相反又相辅相成的根本属性,它们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就人类历史发展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辩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思维是产生战略思想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过程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其本质是辩证思维;领导者作为战略思维的主体,要养成战略思维习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培荣 《台声》2009,(11):12-14
2009年“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莫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正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山东省台联系统也在全省台胞先进代表人物中认真遴选。江时,这位来自台湾阿里山的高山旗姑娘的名字再次映入我们的眼帘。江时一生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助人为乐、与人友善.对祖国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对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执著追求。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她生前感人的事迹,也深深触动了我们。  相似文献   
19.
在公民道德建设问题上,作为主体的公民长期以来对改善道德现状的外部依赖意识较强,自我实践意识较弱,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中,作为公民个体必须增强责任感,树立道德实践主体意识,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修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发展理念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中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和反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思想成果,是指导中国"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