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做出了"站在社会主义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外交决策.在这些外交政策中蕴涵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因素,即社会主义革命理想、反帝民族主义和强调阶级性,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这些意识形态因素对于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着重要的功能性影响,这一方面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决策体制的特殊性造就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中,维护国家的整体战略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志斐 《理论月刊》2007,(10):19-21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有着充分的运用和实践,体现在坚持国家利益原则,以经济利益核心,寻求中美两国之间平等且共同的国家利益,在处理中美关系的过程中以人民利益为基石,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回顾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的中国特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使外交作为非传统外交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交事务中,其无论是在形式、内容还是在功能上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而且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模式。特使外交的频繁使用和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克服常驻外交有限性与外交事务处理的专门化、多样化要求之间矛盾的灵活化处理,是对拓展国际利益和实现外交转型的平衡性把握,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用国际主流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国际体系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后冷战时代,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变化,水问题逐渐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水资源安全与国际关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直接和密切.水问题通常属于区域性公共问题.文章运用区域公共产品的分析框架,阐述水问题与国际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探究如何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合作提供“水资源类区域公共产品”,以实现国际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之后,东南亚地区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对东盟国家来说,这种变化并没有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它们一致的看法是,本地区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地区大国崛起所带来的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主要来自中国的稳定与未来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如何应对不确定所引发的担忧则构成了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志斐  王婧 《东南亚研究》2023,(5):95-118+156
澜湄地区的非法移民问题主要包括难民、人口贩卖、非法偷渡和非法务工等类型,其产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发展与治理等诸多因素。非法移民问题既是威胁澜湄地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中美在澜湄地区竞争与博弈的焦点性安全议题之一。非法移民治理具有现实紧迫性,其多重性的影响因素需要复合性的区域治理方法和路径。作为中国倡导建立的首个周边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将非法移民治理列为重要的合作内容,在治理过程中实践全球发展倡议和内化全球安全倡议,平衡与兼顾发展和安全,力图建构完善的合作框架与机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来推动对非法移民的根源性治理,引领建设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事关人类生存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自然资源。进入21世纪后,随着水资源稀缺性危机的加剧,水资源安全对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更加明显,水资源安全治理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那么,水资源安全如何影响国家间关系和地区环境?为何在21世纪水资源安全会成为国际研究热点议题?国内外国际关系领域的水资源安全研究有哪些进展?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学界的水资源安全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未来应采取哪些积极举措推动中国学界水资源安全研究的深化?为此,本刊特邀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研究院刘磊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志斐李志斐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安全与国际关系、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中国周边安全,著有《亚太地区水资源安全治理》《水与中国周边关系》《国际河流河口:地缘政治和中国权益思考》等。  相似文献   
18.
澜湄地区的安全问题以非传统安全为主,涉及跨境犯罪、社会公共卫生、水与环境安全、信息网络犯罪等广泛议题,呈现出明显的复合性与联动性的结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自2016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成立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澜湄合作给予广泛关注和多视角研究,但对于该机制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研究还相对缺乏。长期以来,澜湄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治理属于“碎片化”治理模式,机制拥堵,治理政策、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分散,且缺乏持续性,导致安全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澜湄合作机制成立后,从合作治理内容、结构、参与主体等方面,推动了非传统安全治理逐步向“平台化”模式演进和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澜湄地区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已将非传统安全合作列为重点合作内容,未来澜湄合作需要在治理范式创新、多层平台搭建、早期项目设计和收获等方面完善非传统安全治理机制,持续推动澜湄合作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了"东向政策",印尼被列为"东向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伙伴。在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印度对印尼开展了全方位的软实力外交,在非常重视包括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内容的软性权力拓展的同时,还"巧妙"地将硬权力"软"使用,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与印尼的伙伴关系合作。软实力外交推动了印度"东向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两印之间的新战略伙伴关系具备了更多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20.
藏南地区是中印两国边界东段的争议领土,近些年,印度企图将其在藏南地区建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变为印度未来的“发电站”而大量修建水电设施。印度的开发行为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周边安全,它会造成中国水权的潜在丧失,强化印度对藏南地区的实际占有和控制,增强中印领土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对领土主权维护的难度。对此,中国应该对印度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给与坚决抵制,加大对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同时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探索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