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双重际遇下,我们重新探究孙中山民生史观得以形成的三个维度:理论渊源、理论自觉和哲学基础,认真考量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接合,从而祛除历史的遮蔽和"否定"的迂回;这从源头上梳理的三个方面,有利于破除对民生史观进行定性研究的错觉和标签化的处理,具有特别的理论建设性和现实关照性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变换新的形式,但是又出现很多的偏差,导致很多棘手的问题。结合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在哲学层面上对业已存在的实践活动问题做出自己的回应,立足马克思的实践观的这一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梳理清楚实践的历史嬗变与理论特性,最终方能赋予人类实践以正确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观照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弊端和缺失之时,容易向前看或是向后看。向前看,就是要求我们全盘接纳现代化的内在规定与时代特质即现代性,认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用不断地发展来解决;向后看,要求我们反观现代性问题时,回到传统并希冀用传统文化解决现代性问题。现代与传统,这对中国人纠结了上百年的二律背反,矛盾乎?冲突乎?本文从社会哲学理论话语视角看.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割裂历史与传统,而是在秉持现代性先进理念的同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性基因,融合时代特点,整合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时代危机找到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境遇下。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我国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国现代化中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始终不渝的文化自觉。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要求我们要把文化体制改革提上战略日程。为此。认清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文化的体制和机制。是提高我们党文化自觉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变换新的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偏差,产生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结合当代语境,应当在哲学层面上对已存在的实践活动问题作出应有的回应。立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梳理清楚实践的历史嬗变与理论特性,唯此方能赋予人类实践以正确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上具备许多良好条件,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庸俗化?学院化?还是另辟蹊径靠实践选择?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与人民期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当代特色,真正凸显实践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