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早春三月,春意融融。 为了采访报道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记者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松软的乡道,走乡串村,访大户问干部,亲身感受了畜牧业给农民带来的富裕和喜悦。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使人振奋。 “养猪让四道岗乡富起来了” “养猪让四道岗乡富起来了”,公主岭市四道岗乡党委书记张政田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第一句话便点中主题。他掰着手指给我算了一笔帐:按目前市场行情,养一头育肥猪的成本大约在 350元左右,其中包括仔猪费、饲料费、防疫费、人工费等,育肥猪到100公斤左右出栏,按现在每公斤4.5元算,一头育肥猪可获…  相似文献   
42.
李文 《当代亚太》2012,(2):84-106
东亚民主转型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社会分裂与其实行的民主制度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民族国家意识淡泊及选举文化有欠成熟的情况下,参与选举的政治势力和社会群体倾向于将投票及相关活动视为扩大自身利益和削弱对方力量的机会,导致不同政治势力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超出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43.
4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就为我们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时期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确定了任务。  相似文献   
45.
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英俊乡,有一个村子名叫宏盛。几年前,这里除了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就是一片片菜地。可如今,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十几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人们看到的是一座座高楼,听到的是机器轰鸣声。村民们搬进了标准住宅房。昔日的“泥腿子”如今大多变成了操纵现代化机器的工人。  相似文献   
46.
只要把握好度,我国完全有可能转"危"为"机",使这次金融危机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那样,成为提高国际经济和金融地位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47.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无声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孩子们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容易形成“先人为主”的效应,从而将廉洁的种子根植在学生的意识中、行为里。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实验小学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活动中,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活动载体功能,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  相似文献   
48.
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具有科学的内涵,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善于把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机地结合.另一方面关键在于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引领各项具体实践工作的根本导向。  相似文献   
49.
悄然兴起 渐成大势 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正在吉林大地上悄然兴起。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以其代表未来农业核心地位和迅猛发展的势头展现在世人面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产业地位得到牢固确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仅是发挥吉林省生态优势和构筑农业  相似文献   
50.
作为农业人口超百万的榆树市,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做文章,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科学定位 狠抓项目 作为农业大市,榆树市的粮食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一直名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