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是孕育人类文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摇篮。英国泰吾士河口三角洲不仅出现了世界名城——伦敦,而且英国由此发挥大海优势,走向世界,发展成为一度占领世界市场的日不落帝国;在近代史上,则有美国治理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迅速兴起新奥尔良市,荷兰王国开发莱茵河河口三角洲,迅速兴起鹿特丹市。这些都是通过三角洲经济的开发,使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李殿魁江泽民同志指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这为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之相配合、相适应。政...  相似文献   
1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祖国的忧患。它孕育了华夏文明,也曾带来沉重的灾难。根治黄河水患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也是中国历代志士仁人萦怀心际的历史难题,更是当代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水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就黄河的本质、主要矛盾和根治对策,从理  相似文献   
14.
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大障碍。省政府把正确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最近,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和省科协联合邀  相似文献   
15.
我与马老相识于1993年省人代会期间。从外表看,他是一位面目慈祥、心地和善的长者。经介绍得知他是50年代即带头公私合营的马绪涛。同时,听到他一心向党、矢志不移、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一串串事迹,油然而生敬意。今天听到对他模范事迹的系统介绍,甚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遂成诗一首,以记之。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提起黄河的治理,人们总是把眼光盯在黄河的上游和中游。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洪固沙,修堤筑坝。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如今的各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眼光就不仅要盯着上游、中游,而且还要盯着下游、河口。 历史上,黄河入海的流路是不稳定的。利津县四段以下,对黄河入海流路不加任何控制,任其摆动,漫流入海。由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河口一直处于淤积——  相似文献   
17.
李殿魁 《春秋》2013,(1):52-53
最近我参加临清一中建校70周年大庆。临清宾馆主楼门口“汶水扬波迎贵客.名城毓秀待嘉宾”的楹联引起我的关注。此联中的“汶水”指大汶河在戴村坝——南旺枢纽工程分水北流形成的会通河.“名城”指运河名城临清。清楚地说明.以汶济运建成了京杭运河.依托京杭运河形成了名城临清。  相似文献   
18.
去年长江、松花江同时发生洪水,南北水患告急,惊中央、劳军队、伤群众、耗国力,举国震动。早在1992年,我在郑州参加黄河治理的座谈会,不少专家用不同的方式预测黄河将在2000年左右发生大洪水。遥望长江、东北洪水,反思中原黄河问题,真是心急如焚。在国家对黄河上中游已有科学的治理措施,并且正在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彻底解决黄河下游的水患问题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发最早、河道最长、文化最富的人工运河,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山东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脊,戴村坝-南旺闸是京杭天运河的“心脏”,济宁是“运河之都”,山东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最关键的区段。在南水北调东线上马的形势下,我们学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断流,生态恶化,沙尘暴肆虐华夏,人民遭灾,事业受损,政府焦虑,专家们日夜求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具体原因可以说出很多,集中到一点,主导因素就是水问题没能解决好。观念滞后,流域分割,使我国的自然地理优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明显削弱政府的施政功能;政策失当,落实不力,严重影响水利投入效益;学术争论,脱离主导方向,引发内部矛盾,影响国家重大工程的及时决策。这一切导致今天的严重局面。诚然,与过去相比,我们的治水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