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现象表示深深地担忧,形成加强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教育下的功夫很大,取得的成效却不尽人意,诚信缺失现象依然严重。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诚信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或者说还没有达到完全一致性和系统性,甚至有时相互冲突、相互抵消。为此,必须在全社会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使其伴随每个人的生命的全过程,消除死角和“真空地带”。一、家庭诚信教育:切实上好孩子诚信教育的“第一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孩…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仅就和谐社会本身而言,它只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不是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相并列的一种社会形态,更不是只有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独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在追求一种和谐安宁的状态,这符合任何一个执政党(包括资产阶级执政党)的价值追求,同样也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追求和谐状态方面,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可谓五花八门,但在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却是不约而同,甚至是惊人的相似。在这方面,新加坡堪称典型的代表,我们分析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全党实现高度的团结统一、和谐一致,对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尤为重要。对此,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社会和谐首先要党内和  相似文献   
34.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社会和谐首先要党内和谐,只有党内关系和谐了,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对和谐社会建设起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党内和谐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示范引导作用。社会和谐首先是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障。其次,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发挥着政策推动作用。即我们所说的“善…  相似文献   
35.
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思想家极力宣扬本阶级的财产观,试图建立本阶级的财产理论。这一理论建树工作最终由洛克完成。财产观在洛克的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洛克的财产观,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公民财产权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引导好私有财产权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意识形态是由于利益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由于利益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观点。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所关注的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关键所在。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侧重封建等级和上帝存在的论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平等的阐述,这都是源于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阶级实践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利益关系有了新的情况,意识形态的中心也会随之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3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一词在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出现,这一变化,绝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它反映出我党执政理念的变化,反映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全党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与我们党近来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8.
一、关于此次解放思想的提法 1、“第三次解放思想”。这次解放思想的标志是胡锦涛同志“6·25讲话”和党的十七大。  相似文献   
3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在我们党的正式文件中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它不仅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思维方式上的新变化,对于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0.
正确认识和处理代表人民利益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一些学者混淆目的与手段,提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说法,本文认为代表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目标,取得、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手段,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一切着眼于代表人民利益,还是一切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代表两种不同的政治立场,容易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