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122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71.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差异图景,不仅取决于政策、法规等公开文本,也与社会基础、组织成本、治理资源等密切相关。以共时分析的场域研究描摹小微权力运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场域中不同行动者基于惯习、资本及位置所采取的博弈策略深刻影响“小微权力”实际运行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全面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应尝试构建三重进路,通过制度确权以“正名”,通过场域控权以“增能”,通过乡风塑权以“铸魂”。  相似文献   
472.
李辉 《政治学研究》2023,(3):128-141+172
在提升权力监督“协同性”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建设逐步从框架建构阶段向系统集成阶段转型,其中实现多个监督主体之间的协同监督是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中国各级地方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机制设计上的创新,将功能分化的监督主体重新整合为紧密配合的监督体系。其中机制设计是提升协同监督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云南和上海两项协同监督制度创新的案例分析,本文提出“联动赋能”和“系统赋能”两种协同监督的机制设计。其中,联动赋能机制通过挖掘组织内部潜在的资源,形成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联动配合,从而提升监督能力;而系统赋能机制则以“四项监督”为协同主干线,同时为主干线构建了提供资源支持的根须网络,这样两个部分的相互配合为协同监督主体注入了新观念,同时提供持续性资源供给,实现提升协同监督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