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制度伦理是指对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中并保证结构规范合理化的基本制度的伦理考量和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或状态。制度伦理建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各国道德建设所走的一条成功之路,它能促使社会成员"行善若性然,"使某些道德要求"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使国民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而这也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制度伦理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2.
今年3月,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30周年。雷锋,这个凝聚着共产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象,虽然几经历史的沧桑,但是一直引起人们在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上的思考。周恩来是雷锋精神最早的概括者和倡导、推广者。雷锋,1962年8月因公殉职,献出了22岁的年  相似文献   
33.
“七千人大会”前后党对形势认识的反复——兼谈周恩来的困难处境杨明伟“七千人大会”(即中共中央于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是我党在建国后比较客观地分析中国国情,冷静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坦率承认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勇...  相似文献   
34.
世纪之交 ,基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根据 ,江泽民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他敏锐地预见到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将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不同场合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慎重的态度 :一方面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另一方面 ,与国际社会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江泽民有关重要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策略和具体措施相应出台。  相似文献   
35.
文章通过对西方政党是如何取得政权和如何执掌政权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的执政党应具备和加强三种观念———法治的观念、权力分工制约的观念、人民主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36.
2012年,伴随着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出台,公益诉讼制度正式被规定在我国法典之中,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正式成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措施,然而,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制度,即第五十五条:"新民诉法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条只对我国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进行原则性规定,尚未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资格进行具体、明确规定,导致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未能得到较好适用,很难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在立法上不断完善我国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重点完善原告主体的适格问题,这是消费者是否能够提起诉讼进行维权的起点,为此,本文重点在于研究我国公民作为适格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3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新时代的一份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创新文献。十九大报告的理论创新,突出体现在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上,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38.
2014年9月23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北京召开了"《邓小平文集(1949—1974)》暨《邓小平传(1904—1974)》座谈会"。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就这两部重要编研成果谈了自己读后的心得和感受。他们认为,《邓小平文集(1949—1974)》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是《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传(1904—1974)》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和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刻展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和思想风范,对于深入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的思想、业绩、品德和作风,研究和宣传中国革命、建设以至改革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刊记者书面采访了与会专家李君如、李洪峰、唐洲雁、谢荫明、秦宣、陈雪薇、张国祚,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9.
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他不仅把调查研究看作一切工作的基础,而且把调查研究当作各级干部必须练就的基本功。毛泽东本人就是调查研究的行家和高手,他在极其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亲自做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查。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在农村专门做过十几个系统的调查。这里,我们仅从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的几个调查报告,探寻这位历史伟人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调查研究的理论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40.
周恩来的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有其特有内涵和鲜明特性,这清晰地反映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个历史时期周恩来领导经济工作的具体实践中。20世纪50年代,他在具体领导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辩证思维,力求两条腿走路;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考虑决策的民主性,多方面听取意见。20世纪60年代前期,他在领导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抓住关键环节提醒人们转变思想方法,强调回归求真务实,注重辩证思考,坚持以整体和全局观点、长远和发展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有着思想方法上的坚守,比如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政治运动不能妨碍经济工作;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提出要坚持不懈抓经济工作,并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周恩来领导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从总体上来看,就是唯物辩证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