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0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对软法国内化演变的追溯可以发现,软法理论的特点在于强调软法的实效性。软法论者以能否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这一标准将扩展后的法范畴划分为软法和硬法,其实质是从保证法实效实现的要素角度对法进行的一种新的划分。但这种划分造成了保证法实效实现中的二要素——认同与强制的机械分离,特别是在软法的触角从社会法领域延伸至国家法并导致国家法领域"一分为二"之后,更引发了软法理论与既有的国家法理论之间的冲突。在目前我国法治环境质量不够好的情况下,不适当地提倡软法对我国法治进步容易产生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如何真正推进法治,包括真正实现"软法之治",是目前软法研究首先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2.
我国群体性事件之公法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法角度考察,错位的"官民"关系、梗阻的利益表达机制、封闭的权力运行机制、缺损的权利救济渠道、非法治化的应急处置机制、缺位的善后处理制度是当下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防治,就必须建立平权型的"官民"关系、疏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透明政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开权利救济渠道、健全应急机制、实现行政应急权力的法治化、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3.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之基本问题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有必要采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之新途径进行分析,从探讨"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命题高度出发,高屋建瓴对影响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实问题予以研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中涉及的地方自治和垂直管理等问题上,应该通过宪法和其他宪法性法律坚定不移又循序渐进地推行和拓展地方自治制度,并严格控制垂直管理的设定,从而使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和关系处理中充分体现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24.
杨海坤 《人权》2014,(3):40-4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这是顺应当前世界发展与改革潮流,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伟大举措。它与我们要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息息相关。没有“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5.
关于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轫于 2 0世纪 90年代之初的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的讨论 ,对于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 ,这一讨论本身也还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 ,为了使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本刊特地将我国著名行政法学家、苏州大学杨海坤教授与法学博士章志远就这一论题的对话予以刊登 ,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6.
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从宪法保障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宪法是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圣经,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保护方式是实现权利保障的根本基础.因此,从宪法保障的角度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对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利益保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7.
经过建国后职掌政权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领悟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依法执政的重要性,并且领悟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两者之间内在的一致性。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结合,就体现了正确处理执政党与人民、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以及执政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正确关系。我们主要可以从党的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两个方面来加深这种理解:一是任何公共权威都必须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服从法律的规制。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要求的“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128.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完善。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大陆与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第三人在种类、范围、法律地位及参加诉讼的程序四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更为充分地认识上述国家和地区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特点和长处,为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提供参考。〔1〕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种类  (一)德国在德国行政诉讼上,第三人被称为“参加人”。《联邦德国行政法院…  相似文献   
129.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念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其体制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稳定、持续的改革理念的价值指引和支撑。行政机关只有深刻认知、真正确立起权力有限、行政公开、诚实信用、正当程序、便民、高效、公共服务、责任政府等基本行政价值理念并以之为改革的理论指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0.
实现宪政目标下的中国行政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坤 《法学论坛》2005,20(2):43-53
世纪之交逐渐兴起的宪政风云值得每一个宪法学人认真对待。宪政目标要求行政法治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为根本 ,以完善行政权力控制为重点 ,以增进社会公平为目标 ,以社会自治与自由促进为基础。中国行政法治与宪政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 ,中国行政法治应采取一种后发的综合的行政法治模式 ,并以宪政目标为指引有重点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以发展完善行政救济制度为核心实现行政法治 ;(2 )以规范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为保障实现行政法治 ;(3 )以建立健全行政程序制度为重点实现行政法治 ;(4 )以理性监控行政自由裁量权力为特征实现行政法治 ;(5 )以寻求指导行政相对人参与合作为手段实现行政法治 ;(6)以普遍推行行政公开制度为前提实现行政法治 ;(7)以确立普及政府守法观念为条件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