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等内容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正在起草《劳动合同法》,立法中是否应当设定劳动合同一般权利义务条款,这不仅是一个立法技术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劳动合同法能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2.
一、加入 WTO 对福建科技发展影响的分析(一)面临的机遇1、有利于技术引进与出口。根据《技术壁垒协定》规定,各国制定有关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时,需提前6~8个月通报各签字国征求意见,这是成员国获取各国高新技术发展动向和技术资料的一个绝好机会,不仅可以使我国能够较便捷地了解、引进新技术,而  相似文献   
33.
林嘉 《法学家》2002,(1):116-121
一、社会法概念的提出及其定位 关于法学分类方法,自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以来,就长期影响着大陆法系各国法律部门的定性.私法与公法之间的区分成为法律体系化的基础.①作为制度的结果,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已形成了现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结构,并因此形成法学的体系.就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从法所保护的利益为标准,凡是有关公益的法为公法;有关私益的法为私法.从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标准,凡以国家或公同团体的一方或双方为主体而规定法律关系的法为公法;规定私人相互关系的法为私法.从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标准,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力与服从关系的法为公法;而规定公民相互之间平等关系的法为私法.  相似文献   
34.
2002年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嘉  林敏 《法学家》2003,(1):69-73
200年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总体上看是活跃的.尽管这一年出版的专著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批具有相当质量的论文面世,并不乏新见陈出,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涌现了一批年青的学者投身到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5.
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林嘉 《法学家》2003,(6):65-72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各国对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有不同的定位,本文划分了三种主要的类型,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的性质,指出劳动合同应独立于民事合同,应扩大劳动合同法律的适用范围.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法律的适用有关,只有完善劳动合同立法,才能有利于解决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违约金条款在劳动合同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违约金条款的性质和劳动合同特点的分析,认为应当在立法上对违约金条款加以规范和限制.  相似文献   
36.
37.
开展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是福建省重要优势之一。福建省是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办厂的最早省份,是全国拥有经国家批准的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的省份。我们充分发挥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8.
时下 ,有车人家越来越多 ,当你享受汽车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 ,也会为汽车的保管、停车等问题而操心 ,尤其担心汽车的安全。而因汽车而引起的纠纷和争议越来越多 ,我们曾碰到这样一个案例 :车主陈某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 ,并按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要求缴纳了物业管理费和汽车停车保管费 ,物业公司承诺24小时提供保安服务。可当陈某的汽车停放在小区被盗 ,要求物业公司赔偿时 ,物业公司答复说你应该向保险公司索赔 ,或者向保安公司要求赔偿 ,因为小区的保安专门由保安公司负责 ,我们没有责任。那么 ,陈某究竟应该向谁主张赔偿呢?实际上…  相似文献   
39.
司法实践与学说理论一般认为,《劳动合同法》第7条和第10条第3款确立了所谓的“用工建立劳动关系”规则。将该规则机械地理解为劳动关系统一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将导致诸多现实不公以及法律体系的内部违反,构成法律漏洞。“用工建立劳动关系”规则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解决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关系难以证明的问题,第7条和第10条第3款的文义超过了立法目的预设的范围,应当通过目的性限缩,将该规则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有用工行为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一特定情形。同时,对该规则进行目的性限缩的附带效应,是重新确立了当事人合意在劳动关系建立问题上的决定性地位。  相似文献   
40.
当我们从电视新闻中惊悉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全家极其悲痛,失声痛哭。小平同志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我们全家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恩情。 “是邓小平,给我第二次生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不少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