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46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人大工作报告重在时政阐述,要严肃、鲜明、直白、缜密,用长于浪漫、抒情、吟唱、夸张的诗歌形式去表现,就像参加晚宴时穿着古装或“三点式”,那是怎样的一种尴尬. 报载某地开人大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却是一首五言长诗,凡6 000字,一韵到底.这到底是工作创新还是亵渎职守,媒体议论纷纷.深究其理,值得玩味. 我们先分析一下“形式”.形式与内容本是对立统一,合作共事的.但是人们常记住了“统一”,忘了“对立”.  相似文献   
442.
人生不能无诗,童年更不能无诗.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注意对孩子专门的选读和辅导,差一点的也会教一些俚语儿歌.这是一种审美启蒙,情感培养和音乐训练. 我大约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背古诗,中学开始读词.除了语文课本里有限的几首外,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课外阅读.最早的读本是《千家诗》,后来有各种普及读本《唐诗100首》、《宋诗100首》及《唐诗选》,还有以作家分类的选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庆幸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学时正是“文革”前中国社会相对稳定,重视文化传承的时期,国家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古典文化普及读物.由最好的文史专家主持编写,价格却十分低廉,如吴唅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几角钱一本;中华书局的《中华活页文选》,几分钱一张.不要小看这些不值钱的小书、单页,文化含金量却很高,润物无声,一点一滴给青少年“滴灌”着传统文化,培养着文化基因.这是我到了后来才回头感知到的.说到阅读,我是吃着普及读物的奶水长大的.  相似文献   
443.
梁衡 《学习导报》2014,(24):59-60
在德国旅行我真嫉妒这里的环境。在北京拥挤的自行车、汽车和人的洪流里钻惯了,一在法兰克福降落,就如春天里突然脱了棉袄一样轻松。宽阔的莱茵河从城中静静地流过。草坪、樱花、梧桐,还有古老肃穆的教堂,构成一幅有色无声的图画。我们像回到了遥远的中世纪或者进到了一个僻静的小镇。心也静得像掉进了一把玉壶里。在几个大城市间的旅行,是自己开着车走的。这种野外的长途跋涉,却总像是在一个人工牧场里,或者谁家的私人园林里散步。公路像飘带一样上下左右起伏地摆动。  相似文献   
444.
公心与私心     
正无私的人,真诚、坦荡、乐于助人、不嫉妒,处处替他人着想,容易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氛围。一个无私的干部可以凝聚人心,赢得百姓的信任,树立威望。公心与私心历来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当今时代,对两者的取舍愈加突显,在每个人灵魂深处始终做着长期的较量和挑战。先说私心问题,向来是人的道德修养中最不可回避,最影响人格、人品的大题目。对私心的危害,很多人不清楚。古往今来因私而害功毁业,甚而坐狱杀头的大有人在。这私心粗分一下大约有两类:一类,他自己  相似文献   
445.
梁衡 《当代贵州》2014,(5):64-64
正前段时间,到韶山参加一个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活动,意外地发现在离毛泽东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毛泽东图书馆。我很好奇,便进去一看。图书馆不大,实用面积只有680平米,也就是有钱人家的别墅这么大。这里只收三类书,一是毛泽东写的书,各种选集、文集、单行本;二是毛泽东看过和评点过的书;三是写毛泽东的书,即各种研究毛泽东的书。图书馆的功能以收藏、陈列为主,兼有一点借阅,游人可免费参观。  相似文献   
446.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来源于发展。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处在不断发展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只是在批判旧社会中发现了新社会,对未来社会仅仅做了原则的论述、简单的勾画。马克思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留给将生活于该时代的人们去发展、去探索。 这种探索是从列宁开始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一个处在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  相似文献   
447.
梁衡 《新湘评论》2009,(12):49-51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范仲淹怎样写文章。三、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1.一文、二为、三境、五诀在中国古代,文章是官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缺一不可。古今有三种文章,一是官场应景,空话、套话,人们很快忘记;  相似文献   
448.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丰富,也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现试以“三个代表”的第一条,“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说明这种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关系。脉者,脉搏,脉络。对一个人来说,它主精神,营气血,决生死,关健康。一个党也是这样,也有其脉,这就是它的理论、路线、策略。生产力标准向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判断社会进步,并由此决定自己政党政策的重要前提。马克思1847年在《哲…  相似文献   
449.
梁衡 《当代贵州》2004,(17):38-39
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相似文献   
450.
梁衡 《当代贵州》2004,(15):34-35
整整有两年多的时间,小平就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地思索,他脑子里闪过一个题目,渐渐有了一个轮廓。就像毛泽东当年设计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道路一样,他在构思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思想种籽的发芽破土,是在10年后党的十二大上,他终于发出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