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46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梁衡 《今日广西》2014,(7):47-47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作品是当时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因此当时一提到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青年群众便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462.
梁衡 《中国人大》2013,(15):53-53
万物平等,物竞天择。树有生的权力,也有生存的能力。只要有土、有水、有阳光,树木就生长,就繁衍。专家说每一平方米土壤中就有上万粒植物的种子,每一棵树下能共生150种植物。它们为大地所厚爱,为雨露所滋润,在阳光下成长。但是树却常为人所抛弃。本来人类是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的家。遗憾的是,正如社会上有对老人的虐待,也有对老树、古树的遗弃。  相似文献   
463.
梁衡 《党建》2011,(4):51-52
也许是因为我的姓氏里有一个木字,或者我命中本来就缺木,反正我是发疯地爱树。只要听说哪里有一棵奇一点的树,就千方百计地去看,去摸,去抱。十年前南下到宁波出差,返回时在机场听说当地有一棵特大的树,树身中空,  相似文献   
464.
梁衡 《先锋队》2012,(14):50-51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多人口的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舱内,刚能容下十几个人促膝侧坐。它被一条细绳系在湖边,随着轻风细浪,慢慢地摇荡。我真不敢想,我们轰轰烈烈、排山倒海的90年就是从这条船舱里倾泻出来的吗?因为她是党史的起点,这条船现在被称为红船。1921年7月  相似文献   
465.
梁衡 《广东党史》2011,(12):50-50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 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杨继干说:“可不是吗?那时我们伙食费一个月三块法币,毛主席来重庆,...  相似文献   
466.
梁衡 《当代贵州》2011,(13):21-21
伪学习,它不但浪费财力、物力、精力,还污染败坏了真正的学习氛围,“造就”了一批头重脚轻根底浅的“芦苇干部”和一批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竹笋干部”。是一股典型的歪风邪气! 笔者观察发现,一些干部只是将学习停留在嘴上,写在报告中,或者挂在墙上,并没有把学习作为提高自己执政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手段和利器。这正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伪学习”。  相似文献   
467.
偶读杂志,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我代表团到印度洋岛国塞舌尔访问,见当地有一规定:房高不得超过树高。  相似文献   
468.
梁衡 《当代贵州》2013,(11):64-64
讽刺与幽默毛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充满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不装不假,见真人性。人一当官就易假,就要端个架子,这是官场的通病。越是大官,架子越大,越不会说话。毛是在党政军都当过一把手的,仍然嬉笑怒骂,这不容易。当然他的身份让他有权这样,但许多人就是洒脱不起来。权力不等于才华。毛的文章虽然都是严肃重要的指示、讲话、决定、社论等,又都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生成的,但是并不死板,并不压抑。透过硝烟,我们随处可见文章中对敌辛辣的讽刺和对自己人幽默的谈吐。讽刺和幽默都是轻松的表现,是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469.
梁衡 《学习导报》2011,(9):52-52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当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这也是写作人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470.
梁衡 《学习导报》2011,(15):25-27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少不了拜谒故地,披览文物。 三月,我有事去福州,公余又去拜谒了一次林觉民故居。林觉民的《与妻书》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物。黄花岗72烈士,其事迹大多湮灭,幸有这篇美文让我们能窥见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