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几年前,还不到五十岁的我,就发现身体有些不对劲了,腰疼,腿酸,浑身无力,还经常头晕,食欲下降。尤其是头晕得厉害,有几次走在大街上,忽然头晕目弦,心里恶心,满身是汗,好像天要塌下来了。先是到药店"对症下药",但不管用,没办法来到医院,大夫给我检查后问我具体做什么工作,回家后又做什么?我说在办公室做文案工作,整天趴在电脑前,上下班骑电动车,回家吃完饭后除了看电视,就是趴在电脑前写文章。大夫说:"让我  相似文献   
12.
一念之差     
  相似文献   
13.
一念之差     
汪志 《政府法制》2010,(22):49-49
市外贸局副局长招考工作已进入尾声,老魏得知自己的笔试、面试成绩均列第一,得意不已。 老魏做了十几年的机关科员,文字功底扎实,工作又勤勤恳恳,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意料之中的。成绩公布当天,老魏的妻子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家人正吃得津津有味时,老魏的手机响了。老魏刚说了声"您好",对方就开口道:"是老魏吗?你现在在哪儿啊?"  相似文献   
14.
15.
汪志 《工会博览》2023,(20):54-55
<正>民以食为天。外出观光旅游除了欣赏美丽的景色之外,另一个主题就是品尝各地的风味美食。古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各种地方风味美食众多,在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山丹、张掖、酒泉、玉门、敦煌等地,有一种叫作“炒拔拉”的街头小吃,麻辣可口,肥而不腻,热热乎乎,特色鲜美,制作简易,吃后令人大饱口福。行走在街边,支起的简陋的布棚子下,放着一只炉子,炉子上放置的不是锅,而是一个硕大的铁鏊子,周围有棱,中间微凹,鏊子四周,  相似文献   
16.
汪志 《党的建设》2007,(6):59-59
市土地局有一正五副6个局长。前段时间,“一把手”赵局长在出国考察时遇到了车祸,再也回不来了。其他5位副局长还没处理完赵局长的后事,便明里暗里地展开了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7.
汪志 《民主与法制》2021,(10):64-64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日新月异,似乎身边一-切都在变化。但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党的精神永远不会变。那种崇高、忠诚、奉献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建党百年华诞,我也入党近三十载。时光荏苒,蓦然回首,从青春年少到五十知天命,党的光辉伴我成长,党的历史伴我前行……记得少年读书时我最爱看的电影就是反映党的战斗历程的影片了,像《南昌起义》《烈火中永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从银幕上我就知道了一大批共产党人为了创建新中国,为了打破一个腐朽没落的旧世界,抛头颅。  相似文献   
18.
年末岁初,全国各地都陆续召开“两会”。此刻,我想起了曾经为一名不识字的藏族女人大代表写建议的往事……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一家小企业当厂长。一天下班后,我正在家吃饭,单位一个少数民族女员工领着一位老人进了我的家门,并介绍道,这位老人是她的老母亲,叫我给她写一份人大代表建议议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Gen Bank中蓝藻抗病毒蛋白N(CVN)基因序列(DQ668406.1)为基础,合成CVN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MAL-c5x-CVN,通过优化诱导条件,表达出可溶性CVN重组蛋白。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CVN重组蛋白对Marc-145细胞的毒性,并在安全浓度范围内进行了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试验。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吸附、穿入和复制三个阶段进行检测,探究CVN体外抗PRRSV的作用效果。各阶段的病毒TCID_(50)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qPCR测定结果表明,CVN在PRRSV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入侵阶段发挥阻断作用,而在病毒吸附细胞和在细胞内复制的阶段没有抑制效果。本研究为新型抗PRRSV药物的研发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汪志 《工会博览》2023,(8):52-53
<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由唐朝诗人李绅(一说是夷中才)作的悯农诗,可谓妇孺皆知,令人难忘。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那个年代我国农业经济落后,粮食紧缺。记得我刚上学不久,语文老师就教会了我们这首古诗,要求人人都会背诵,其用意不言而喻,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古诗词。上三年级暑假时,我去县城的大伯家,在省城读大学的堂姐知道我喜爱古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