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80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正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工具、手段,成为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公众参与形式,富有时代特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问政正在逐步变为各级党政机构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种常态,也成为政府获取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如何使网络问政规范化、制度化,使之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变成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在把网络问政制度化方面,我们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2.
如何使拐点真正到来由于这种政府实质性改革进展迟缓,政府转型落后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政府的强势依然如故,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内在冲突加剧,从而使公共治理面临新的挑战早在2003年,在中国面临深刻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不少学者就提出,政府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变革。后来笔者把这种转型概括为:从传  相似文献   
143.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三个视角 究竟应该如何判断或者认识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有三个观察的视角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即基尼系数理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行业差距。  相似文献   
144.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历程,转变政府职能依然困扰着我们的各级政府。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政府权力过大,政府过于强势,包揽了许多本可以由市场和社会解决的问题。因此,削减政府权力、简政放权,就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第一,简政放权,削减政府权力,必须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领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问题在于如何执政,以什么样的方式执政;如何领导,以什么样的方式领导  相似文献   
146.
我国成功应对了危机,率先带动了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问题,但是中国的外部需求大幅度下降,冲击到中国的实体经济,而中国实体经济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暴露了出来。中国在成功应对危机的后面,表现出"三强三弱"的特征:第一、保增长的动力强劲,措施得力;调结构步履艰难,阻力重重。  相似文献   
147.
2006年元旦,被称为中国“国网“的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了.尽管在这之前,从2005年10月1日中国政府网开始试运行时,这个网站就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使中国政府网站在全球1200万家网站中由10万名左右已经上升到1720名,但是正式开通后两天之内中国政府网飙升900位,成为全球政府网站人气排名第二,仅次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网!……  相似文献   
148.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应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持电子政务项目与政府管理目标的一致,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如何建立合作和共享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如何应对信息安全风险等,这些都是电子政务顶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6月27日,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国家信息资源北京研究基地和北京大学CIO班教务办公室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负责人和北大CIO班学员齐聚一堂,围绕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对本次高峰论坛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进行整理并刊发,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对于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趋势,我认为建设和谐电子政务将成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0.
我国当代社会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利益失衡态势。要谋求失衡利益的良性回归,达成社会利益的有效均衡,解读有助于实现利益均衡的社会思维与制度理念,就要在治理框架下构建并完善社会的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协调机制,就要从政策导向、法律规范和道德感召诸方面探求利益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