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的素质的提高(即人的塑造)是实现转变的基础,它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一、是否重视人的素质是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马克思把扩大再生产归结为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我们  相似文献   
22.
十四大以来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与重大决策沈学明阎建琪龙平平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带领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新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党中央在这五年...  相似文献   
23.
一、人的良好素质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乃至生产力发展本身都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实现最终目的的手段。最终目的是每个人的个性与能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他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看成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通常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依托,是保证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然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和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4.
一 在“三个有利于”中,发展生产力是前提和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动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这一最终决定者的地位,使它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就是坚持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这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25.
试论新形势下的利益矛盾及其协调沈学明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正确处理利益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相似文献   
26.
近几年来,不断有人(包括一些著名经济学家)提出国有企业非国有化的主张。去年9月,在某杂志上发表的对国有企业进行非国有化改造的文章,就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认为,这种“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造”(下简称“非国有化”),是同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完全相违背的,将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向歧途。一、“非国有化”背离了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国企改革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使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江泽民同志的这一  相似文献   
27.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8.
沈学明 《共产党人》2006,(24):49-49
朱德是一位情趣广泛、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写诗,爱好书法,喜欢养兰花……这些爱好与他的读书活动密切相关,这些爱好丰富了他的知识,调节了他的精力.同时也使他的读书生活更为多彩。  相似文献   
29.
权力制约:反腐败的根本沈学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那么,怎样才能把反腐败斗争深入下去呢?笔者认为,应该标本兼治,既要注重大力惩治已发生的腐败现象和行为,同时更要着眼于从根本上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30.
关于我国当前收入差距问题沈学明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它已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国的收入差距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并使其朝一着不断缩小的方向发展,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