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指导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大理论概括和重要战略部署,进行观点解读。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期美苏主导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形成美苏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历史机遇。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但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导致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在斯大林采取移植苏联体制和激活"世界革命"机制的背景下,亚洲"中间地带"的革命"溢出"了雅尔塔体系,一个并非事先"计划"的区域性政治变动将美苏引向全面冷战。当前中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与战后苏联已有很大区别,中美两国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建立起合作互利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避免走向新的"冷战"。  相似文献   
13.
军队建设以我为主、以苏为鉴 50年代,在中国军队学习苏联经验的问题上始终是有争议的,说到底就是"学不学"和"怎样学"的问题。大体 说来,1956年以前,"学不学"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部队各级领导干部中,是我军干部与苏联顾问的意见分歧 和争论。1956年以后,"怎样学"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军事训练部门和军队院校中,是我军内部的争论。 怎样学习苏军的问题反映为,是完全照搬苏军的一套,还是以我为主,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学习?50年代初 期,当时主要解决的是"学不学"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随着全面学习苏联运动的开展,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历史研究中,难度最大的领域就是中共党史。但是,鉴于执政党历史的研究在发挥史学功能方面对现代社会的突出作用,这项工作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党史研究人员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所谓知难而进,就是说要把党的历史写完整。写全面。不妄自菲薄,也不文过饰非,不因错误而增其恶,也不因成绩而溢其美。其实严格说来,我并不是一个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因此,只能从外行人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党史研究的观察和思考。我以为,在历史研究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做到冷静思考,客观分析。这一点,对于现代史和当代…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近年解密的俄国档案材料,讲述了苏联空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空战的情况。毛泽东决定:在没有苏联空军援助的困难条件下,中国军队依然按原计划赴朝作战。此后,斯大林亦改变了观望、等待的立场,1950年11月初,苏联空军便投入了朝鲜空战,并陆续将作战半径从中朝边界前伸到清川江一线,斯大林甚至答应让苏联空军部队进驻朝鲜机场。苏联空军在朝鲜西北部地区的空战中占据了优势,有效地保护了中朝军队的后方补给线。但是,斯大林始终掌握着一条他最初制定的原则,即不允许苏联空军在前线协同中国军队作战。斯大林担心的是美国知道苏联直接参战后会激化美苏矛盾,而美国尽管已经掌握了苏联参加空战的情报,也佯作不知以避免引起战争升级。正是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这种默契,使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年。  相似文献   
16.
向苏军学习的主要内容以上说的是学习苏军的几种方式 ,至于向苏军学习的内容 ,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军事科学技术以及作战条令 ,在这方面 ,应该说基本上是照搬苏军的知识和经验 ;另一方面是军队建设 ,包括规章、制度、管理条令等 ,在这方面 ,开始也是照搬 ,但很快发现与我军传统和特点有些不符 ,便提出修改。至于进行全面批判 ,那是 50年代后期的事情了。一、学习苏联的军事科学和技术。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潮流中 ,苏联的军事学术 ,即苏军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理论 ,自然成为全军官兵学习研究的必修课程。苏联红军创建后在内战和反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开始向苏共商议建立东方情报局。斯大林的谨慎态度与毛泽东的革命激情开始了一番互动与较量……  相似文献   
18.
1956~195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发展道路上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共领导人的思考沿着两条线索展开。其一,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及其主要任务的认识;其二,中共对社会主义同盟特别是中苏关系的估计。这是中共在1956~1957年所面临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结果构成了他们制定对内和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他们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苏共和东欧各党的思想混乱,以及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社会危机对中共的认识和估计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苏联共产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能力和理论水平;革命政权可能因为执政党的错误(没有抓紧阶级斗争)得而复失。在这种认识和估计的基础上,再加上中国社会因中共倡导整风而出现的"动荡",促使毛泽东选择了激进的"继续革命"的道路,而苏共二十大提倡的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则渐渐被看作是"修正主义路线"。这个选择为此后20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美苏双方希望和推进战后经济合作的氛围中,苏联提出了战后重建的贷款问题。由于苏联期待更优惠的贷款条件而美国有意把经济援助作为外交工具,雅尔塔会议没有提出贷款问题,从而错过了历史最佳时机。杜鲁门执政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苏联对自身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认知偏差,导致双方在贷款问题上长期交涉但最终未果。贷款流产成为苏联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切割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20.
沈志华 《各界》2013,(8):37-38
60年来,关于朝鲜战争的大小战役、高层决策的情况,人们几乎已是耳熟能详。但有关志愿车从朝鲜全面撤出回国的前因后果,却还鲜为人知。朝鲜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在朝鲜驻扎了5年之久,期间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毛泽东会在1958年选择从朝鲜全面撤军?期间中朝之间又发生了什么纠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