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交通肇事罪是常见的一种过失犯罪。新刑法对原交通肇事罪的罪状和法定刑都作了修改。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应以其所属的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性为基础,并建立合理的刑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对风险社会的治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其中作用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走向,刑法机能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伴随刑事法网日趋细密,犯罪圈呈扩大态势,入罪标准选择性降低,刑罚的设置和执行将总体趋宽。这并不意味着犯罪的危害性在缩小,而是对犯罪的认识更为理性所致,是刑事政策的调控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轻伤害犯罪既可以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可否予以调解,当事人可否进行和解,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不一,理论上也存在争议。但从平衡当事人各方利益、诉讼经济性及自诉案件的立法意图为出发点进行综合考虑,公安机关应有权对轻伤害犯罪案件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4.
社区警务是上世纪后期西方警察工作探索中的一种模式 ,是根据西方社会的社区特点而采行的一种具有特殊针对性的警务方式。我国学术界开展对社区的研究已有数年 ,中国社会的社区建设已经起步 ,与此相应 ,社区警务也已经从概念发展成为实践。那么 ,中国的社区警务该是怎样一种警察工作模式 ?有无自己的特殊针对性 ?或者说 ,中国的社区的特点是否会制约中国的社区警务 ,使其具有特殊的内涵、方式和途径 ?这是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也是理论上应该回答的问题。为此 ,我刊组织江苏公安专科学校的从事相关学科研究的部分年轻学者就中国社区警务的改革发展问题作了一次座谈讨论 ,并把座谈讨论中涉及的几个方面列为论题 ,请参会者于会后分头撰写成文。这里所刊发的就是这次座谈讨论后形成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刑事赔偿是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由国家承担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刑事赔偿是对公民人权保障的基本途经之一。引起刑事赔偿的五种法定情形是: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通过上述刑事赔偿情形的司法实践,使公民的人权得到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随着我国赔偿制度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刑事赔偿在保障人权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法律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警务是世界范围内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是当代西方警务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面对警察人数的不断增加,警务装备的日益更新,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止的状况,人们对高度装备起来的快速反应型的警务功能进行了反思,从而达成这样的共识:随着罪犯在犯罪手段、方法和工具上的现代化,警察的装备应该提高,快速反应型的警务对减轻警务的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和反应时间效果明显,尤其对于治安灾害事故、群众救助等事件,快速反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其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作用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54年宪法曾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75年和1978年宪法取消了这一内容。现行宪法恢复了这一内容,并将“法律上一律平等”改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行宪法的这一表述,明确表明我国在立法上并非是人人平等的。这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已经制定出来,在这个已经制定出来的法律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平  相似文献   
18.
沈柳兰 《政法学刊》2005,22(6):49-51
我国刑事立法中自诉案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自诉案件范围过于宽泛,自诉与公诉转换条件模糊,因而自诉程序的价值难以发挥。应当限制自诉案件的范围,对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是否提起公诉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十多年刑事立法轨迹表明,作为刑事犯罪类型之一的行政犯在我国刑法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行政犯罪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传统犯罪。随着风险刑法理论的兴起,行政犯罪立法将呈进一步增多之势,而与此相应的刑罚并未适应行政犯罪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之间责任结合的现象日益突出,行政犯罪承担的刑事责任及其附随性后果叠加,与其本身社会危害性程度不相匹配。因此,我国有必要对行政犯罪的刑罚作出相应调整,针对行政犯罪的特点,完善相应的惩罚制度,更好地贯彻刑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的这一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