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5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话剧艺术继续在艰难中徘徊:多年不见优秀原创剧本、表演人才大量流失、观众反映冷淡、话剧批评失语今年是中国话剧艺术诞生100年,但在各式纪念活动背后,整个话剧界却弥漫着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如何满足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面对必须走向市场的文化现实,如何坚守话剧的文化品格和健康审美?”在纪念话剧100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在主题发言中表示,这是他和许多话剧工作者都在“焦虑地”深思的一个焦点问题。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与《剧本》杂志主编温大勇谈及徐晓钟的发言时,他表示,“不仅是现在,话剧都焦虑了20年了。”  相似文献   
92.
在纳米材料——这个当今国际最活跃的科学前沿领域,“中国的卢柯”早已为人所熟知,他被誉为该领域的“巨人”、“先驱”,并作为惟一的中国籍委员入选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日前中科院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37岁的卢柯榜上有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在我们跑科技的这群记者中,“卢柯”则意味着难以接近——近年来他在新闻界的低调与他蒸蒸日上的学术态势形成强烈反差。通过中科院新闻办的多次协调,最近我才有机会见到他。  相似文献   
93.
非典疫情的发生,使多年来备受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点,如何保障用药安全?如何吃得更踏实放心?每个人都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近,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在全国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日前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表示,要通过实施放心工程,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  相似文献   
94.
文化产业发展的四大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文化产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叶朗教授说,随着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近年全球文化产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产业。 预测表明,2005年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将达到5500亿元的规  相似文献   
95.
当世界经济一直在2%上下徘徊时,我们却能排列出7.8%、7.1%、8%、7.3%、8%这样一组令人欣喜的增长率。然而这还不足以全部显示“发展”在过去5年的分量,也不能完全揭示这5年的“发展”对于中国未来的真正价值。 已经过去的5年, “发展”的含义,绝不仅仅体现在这五个在全球经济中“一枝独秀” 的百分比,而更体现在中国在由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6.
有学者称2006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将极大释放文化生产力“2008年8月7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正是中国传统的“七夕”。那时人已聚、幕未开,我们何不先举办盛大的七夕活动,让来宾领略‘东方情侣节’的独特韵味,一睹‘牛郎织女’的风采呢? 而9月北京残奥会期间,正逢中秋,也该让来宾欣赏‘中国月亮’的诗意,与‘嫦娥’  相似文献   
97.
一年半内,中科院物理所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发表38篇论文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来评判一个科研机构的水平,但“中科院物理所在过去的一年半中,能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这一世界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38篇论文”的事实,着实引起《瞭望新闻周刊》的兴趣。据了解,美国《物理评论快报》是国际公认的最权威的物理学杂志,过去因中  相似文献   
98.
金秋9月的中国美术馆,著名“新写意画家”赵梅生画展吸引了众多观者。鲜花彩妍,新枝吐翠,群鹤伫立,从国粹抒情到异国写意,238幅结合了国画之意境、用笔与西洋画之色彩、技法的画作,将两个展厅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水墨世界。  相似文献   
99.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已近3年,预计2012年结项时将出版3200万字、长达近百卷的煌煌巨著从1644年到1912年,清朝历史前后延续了268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朝代,对近现代中国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易代修史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但清朝覆亡已90余年了,至今仍没有一部理想的大型清史。民国初期编纂的《清史稿》存在许多历史局限和谬误。修一部高水平的清史,一直是史学界的心愿。数亿元预算编纂《清史》成崇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清史》编纂工程能够提上日程,《瞭望新闻周刊》作出了很大贡献,2001年《瞭望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100.
现代社会条件下兼职修史不适应国家修史的需要,社会上弥漫的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使矛盾更加突出“历史本身是生动丰富的,三百年的清朝历史该怎么样来认识它?”著名清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目前正指导上千名全国学有专长的清史专家纂修《清史》,他希望这部长达92卷、3000多万字的新修清史,能够为世人勾画出清朝历史长河的面貌,并能反映出21世纪历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