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历史上被曲解的贵州形象,固然可由后人矫正,但现实中的贵州形象,只能靠我们去塑造;而未来贵州的形象,既要靠我们去规划设计,更期待后之来者去创造.要产生反映贵州新形象、新风貌的传世名言,舍创新发展,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32.
本文是贵州省史学会会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熊宗仁研究员发表于2004年第10期《中国改革》杂志上的一篇旧作。作者由古及今,纵论贵州的“区位弱势”与“通道利弊”,分析了“宝山空手,乞醯邻家”等现象的成因,呼吁贵州人“知耻近乎勇”,“从横向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变人均生产总值长期挂末的位置,应成为贵州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最紧迫、最实在的基本奋斗目标”。时隔六载再读此文,诸多观点、判断仍有启发,文章中传递出的危机意识和自省精神犹为可贵。征得作者同意,本刊对原稿适当压缩后编发。文中有关数据,以2004年为限。  相似文献   
33.
正探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追寻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贵州人的构成、心路历程及其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为深刻、长远。经济的发展改变着贵州具象的物化的面貌,而人文精神的守护与传承则塑造着贵州人的风骨和贵州人内在的精神面貌。前不久,结合当下后发赶  相似文献   
34.
贵州的军事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中国历史转折中短期内可充当功臣的重要角色.然而,与生俱来的贫穷弱势,却又常使它虽能成就历史转折之势,却不能获得经济社会大发展之利.  相似文献   
35.
6月6日,贵阳市金阳办、贵州城镇化研究中心和《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了“城市新区(开发区)超常规发展专家研讨会”。来自省直部门和各市、州、地的专家学者、新区(开发区)的有关领导、企业家的代表和省及贵阳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60余人聚集金阳,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一、新区(开发区)超常规发展的意义与会者认为,正如钱运录同志视察金阳时所指出的那样,金阳新区是全省推进城市化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加快新区(开发区)建设,是实现超常规发展的突破口,有助于改善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超载的现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贵阳…  相似文献   
36.
贵州是一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喀斯特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和养成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形象独特、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相对保存较好。当人类意识到“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的愚昧所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的生存状况时;当我们环顾世代相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遭到破坏、忽视,甚至濒于灭绝时,人们方从迷梦中警醒。在我们认识到文化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也是发展资本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不仅是地上和地下丰富的经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而且也是独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生产力。在发展文化产业,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手握着保护与开发的“双刃剑”,徘徊在“积极保护”还是“消极保护”之间,犹豫于“保护为主”还是“利用为主”之间,不能从“关照历史,着眼未来”的全球化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践“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一国内外共信的指导思想,对我省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既缺乏政府、学界与社会公众的共识,更没有完整的理论指导、实践上可操作、又切合贵州特殊省情的应对措施。因此,认真研究我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是当前发展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放眼贵州的开发史,一股从古到今汇聚四方的移民潮,奔流不息地把贵州从蒙昧带向文明,从古代推向当代。由分散的或集中的、由被迫的或自觉的移民所造成的不同梯次、不同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的交流碰撞所产生的融合,不是“一物降一物”,而是“一物生一物”,产生了既完全非此,也完全非彼的新的物质或非物质的结果。于是,由移民所推动的进步便成了贵州社会一个  相似文献   
38.
不起眼的贵州,历史却不平淡.只要我们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观察事物发展的进程,便可从普遍性中分析出贵州历史的特殊性.以个性表现共性,以偶然表现必然,会因政治军事之因意外结出经济社会之果.进入近代,虽然贵州还是封闭落后,思想观念却超前,由此形成在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中,贵州往往似乎违背常情常理地走在全国前列.渴求变革和发展的贵州人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时,却给研究历史的人们画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号,这疑问号最终成了惊叹号.历史的星空几度被贵州的彗星划破.  相似文献   
39.
熊宗仁 《当代贵州》2009,(20):72-75
创造。源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贵州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切创造都从这里起步。  相似文献   
40.
"多"和"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因而不易引起注意的形容词;但在贵州历史上,有一对由两个"多"和"少"构成的词组及其内涵的转换,能对当代贵州经济社会和贵州人的生存状态产生这么深刻的影响,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它们犹如遗传基因一样,决定了贵州的基本省情.这对词组是"地多人少"和"地少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