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2月15日,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在华盛顿举行,本次对话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美国正处于新旧政府过渡期,布什政府期望给本届政府的战略对话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奥巴马政府无疑会对布什政府的外交遗产进行清点和评估,因而本届对话就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意义;另一方面,自从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国内开始反思美中战略关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中关系的重要性,一些人甚至提出中美两国集团、中  相似文献   
42.
由于受虐待的是伊拉克囚犯,此事在美国国内并未引起强烈反应,布什政府承受的公众压力并不大。  相似文献   
43.
美欧关系决不是观点和意气之争。今后四年,美欧要调整好自己在新关系中的角色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4.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于7月29日至8月1日访问中国,这是他就任财政部长以来第四次访华,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访华。保尔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就推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进程等与中方交换意见。从保尔森访华前后发表的一系列讲话看,此次访华有一根明显的主线,就是为战略经济对话辩护,希望各方对战略经济对话  相似文献   
45.
美国的大选辩论往往是朝野评估和重新思考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平台。近期共和、民主两党的大选辩论看似互相攻讦,但从双方主要观点的实质看,今后一个时期,美国以伊拉克为全球战略重心、以军事与外交并重的全球战略手段都不会改变,大国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46.
随着美国主流思想对中国的认知趋于客观和中国对美国战略判断的变化,中美关系发生了由“安全主导型”向“复合相互依赖型”的战略转变。这是中美关系近些年持续好转的结果,也是未来继续前进的基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美国新自由主义正在逐渐主导奥巴马政府的外交观念,使得中美关系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由于中美之间尚缺乏令双方满意和国际社会认同的合作平台或机制,两国间也不排除出现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47.
6月20日和21日,中美第四次战略对话在华盛顿举行,距离2005年8月1日首次对话不到两年时间。对比分析四次战略对话的内容、形式和范围,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双边高层交流机制,战略对话的特征越来越清晰,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8.
10月 2 0日 ,布什在曼谷表示美国可以给予朝鲜某种形式的“书面安全保证” ,以推动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10月 2 3日 ,伊拉克战后重建国际援助会议在马德里召开 ,美国同意出让对伊拉克的部分控制权 ,换取国际社会加入伊拉克战后重建。这两件事显示布什外交开始转向 ,由强硬外交转向重视协调外交。这种转向既是客观形势使然 ,也是美国国内对布什外交反思的结果 ,两者可谓相辅相成。伊战后 ,围绕伊重建问题 ,美政府内部“保守的现实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联盟首先出现裂痕 ,“温和的现实主义”影响上升。共和党在对外政策上大致可分为三派 …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 ,美国“新帝国主义”的论调可谓不绝于耳。①但众多论者多是从现实主义政治的角度出发 ,认为美国有强大的实力 ,所以能推行帝国主义。而美国兰德公司 2 0 0 2年出版的罗伯特·卡普兰《武士政治学 :为什么领袖需要异教徒品质》② (下称《武》)一书 ,则从道德伦理出发 ,从修昔底德、孙子、马基雅弗里到霍布斯、丘吉尔 ,纵古论今 ,最终得出结论 :适度的霸权是追求国际局势长治久安的必要手段 ,今天只有美国能在全球达到如此成就 ,试图证明帝国主义在道德上的合理性 ,为美国领导者推行“全面性帝国”政策提供意识形态原动力。《武》书对…  相似文献   
50.
随着中国外部安全环境的改善,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外交工作的中心应当从政治、安全领域转向经济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应当追求全球性经济大国的国际定位,以节省战略资源,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冲击力.与此相适应,中国外交的重心应当适度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据此,外交资源分布、外交人员构成和知识储备、外交服务对象和方式都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