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云清 《传承》2013,(8):34-3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我党的总后方,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完善廉政法律建设等,切实维护了边区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和廉洁自律的品格。这对今天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云清 《传承》2013,(6):34-35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战时期基本的社会经济政策,这是激发广大农民抗日热情的关键。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1942年春季以前,中共山东分局过多强调山东地区的特殊性,加之地主顽固派的消极抵抗,给根据地工作造成了被动局面。在党中央和刘少奇的正确领导下,山东减租减息工作走上了正轨。  相似文献   
13.
论情理裁判的可普遍化证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解读传统中国的"情理裁判"时,学界往往只关注"情"这一个案表征,而忽略了"情理"本身的可普遍化诉求,以至将中国传统司法视为西方近现代形式法治的对极。事实上在情理裁判的展开过程中,可普遍化证成是一条构成性的司法原则。可普遍化证成为中国古典司法的现代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可普遍化证成原则,情理考量能够以恰当的方式进入现代法律论辩的场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