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纷繁庞杂的社会矛盾面前,领导干部必须及时发现社会矛盾,认真分析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拿出化解社会矛盾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解决社会矛盾,使形势朝着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方向发展.对社会矛盾研究得越深入、越细致、越接近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本质,解决社会矛盾的思路就越开阔、办法就越多、成效就越显著.执政党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向执政党及其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而注重对社会矛盾的研究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首要前提.因此,注重研究社会矛盾,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3.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时代,“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已经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形成共识。那么,如何科学地认识发展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的文章从哲学辩证法和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20世纪初,中  相似文献   
35.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利益差别、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利益矛盾呢?第一,要考察社会主义利益主体在利益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利益主体就是在一定经济关系下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利益的承担者、追求者、实现者和归属者。不同形  相似文献   
36.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37.
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无冲突、无矛盾的和谐社会,而是充满矛盾的社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酿成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极其重要的理论课题。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矛盾、冲突和危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才能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使社会主义动力充分发挥出来。一言  相似文献   
38.
最近,关于新权威主义思潮的讨论,实质上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什么道路的争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全盘西化,幻想通过西方议会民主,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商品化和现代化;一是试图靠集权政治,靠少数政治强人,向民主过渡,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然而,我国走什么样的道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商品化和现代化,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须知,我们  相似文献   
39.
近些年来,各国理论界普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再也不能停留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一般论述上,应当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各国的具体表现,作出具体的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提出了以下七类意见: 第一类意见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归之于公有制为矛盾的一方,社会化生产为矛盾的另一方,具体表述为公有制或生产关系的具体规模、程度、形式、结构,同生产的社会化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