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设立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筛选机制,节约诉讼资源。过窄与过宽的标准都不利于行政诉讼实践的健康发展。原告资格标准应在考虑合法权益与不利影响之合理范畴的基础上设立,同时恰当地运用司法解释的作用以保证该标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 《党政干部学刊》2007,(1):20-20,22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宣传、强化领导、尽快构建适合农村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行“绿色证书”制,优先抓好关键人物的培养,以点带面,加快辽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自古就是中原联系西北乃至中西亚的咽喉和纽带,是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必经之路,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交流资源,呈现出内蕴深厚、风格多样、品位独特的特点。诸如丝路文化、敦煌文化、伏羲文化、江河源头文化、多民族宗教文化,无不凸现甘肃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和谐甘肃的建构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一、作为和谐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  相似文献   
14.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陷入民生困境的城市“新增弱势群体”,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他们具有消极特征的心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新增弱势群体”的成因、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援助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才问题是辽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这首先要求做好人才观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应体现在三方面:在人才地位上实现从“物质第一”向“人才第一”的观念转变;在人才评定上从唯学历、职称向重能力、业绩的观念转变;在人才选用和培养上实现从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6.
辽宁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的调整,民生问题凸显,出现上访高潮,并成为影响辽宁稳定的重要因素,提出实现社会稳定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关键,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探索,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要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正确审视信访制度,畅通诉求渠道;求真务实,撑好民生与稳定的最后防线等。  相似文献   
17.
王妮 《人民论坛》2011,(9):160-161
国民幸福感从一种抽象的个体心理感受化身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被写入了各地即将展开的发展蓝图,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施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国民幸福感与和谐社会关系、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具体措施成为亟待回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